咚的一聲,沉寂了數千年的傳承之地再次發出了聲響。趙義單手撐地,站了起來,這才來得及打量四周。這是一間石室,牆壁上的夜明珠依然有力的發散著光芒,將石室照得透亮。
整個石室僅有三個書架,一個書架上擺滿書籍,一個書架上全是玉簡,最後一個一個書架上麵擺滿了各種儒家法寶。“這就是無數儒家子弟夢寐以求的儒家傳承麼?”饒是見慣了大場麵的趙義,看著如此之多的儒家經典、功法秘籍以及法寶也不由得驚歎。
書籍是秘籍功法,玉簡卻是感悟神通。在趙義的吩咐下,靈兒開始從秘籍功法進行掃描記錄。將如此多的東西打包帶走,即便是擁有納袋也難以辦到。隻是在掃描到玉簡的時候,靈兒嚐試了各種辦法也無法讀取裏麵的內容。
趙義試驗了一番,才發現原來需要神識,才可以查探裏麵的內容,顯然靈兒還沒有進化到模擬神識的程度。他隻得讓靈兒先行退下。左右看了看,他將一本介紹儒家的百科全書拿了出來。
儒者,采天地浩然正氣於胸臆,通竅活脈,集氣強神,首重祖庭五竅眼耳口鼻舌,胸中五脈心肝脾肺腎,通一竅者可為儒生,一竅一脈可為儒師,兩竅一脈可為大儒,兩竅兩脈可為儒宗,三竅兩脈、三竅三脈可為儒王初期、後期,四竅三脈、四竅四脈可為儒皇初期、後期,五竅四脈、五竅五脈可為儒聖前期、後期。
儒者,研百家經義,成一家之言論,秉仁義之心,行天下大道,輔國救民,積萬世之功德,凝儒門之氣運。五竅五脈,竅脈一通,神通自顯。竅脈全通,大道可期。雖身隕而神長存,借凝聚之功德氣運,更能破碎虛空,羽化登仙。
儒者,非大智慧、大毅力、大氣運、大機緣難登絕頂。當知機變變通,舉一反三,當知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知每日三身己身,不可行差踏錯,當知順勢而為,抓住機緣,當知為國為民,凝聚功德氣運。
看到這裏趙義已經明白儒家的修行方式跟修為境界,他已能肯定外界所謂的儒家入門功法,恐怕隻是作為甄選弟子所用,師父梁山能夠依靠入門功法修行到大儒境界,可見其資質非凡。
隻是趙義不曾聽他提起過儒者境界,也不曾聽說過五竅五脈,他猜測當初妖魔大戰,高階修士走得急,漸漸的這些信息便隱沒在密室之中,不為後來之人所知曉。恐怕如今大陸之上能修煉到大儒境界的人,也是糊裏糊塗,並不知曉竅脈所代表的含義,自然不知道還有專門修煉竅脈的功法。
趙義一直為父兄不能修習道門功法而遺憾,如今這儒門功法當是能解決他一直苦思不得其解的難題。其實父兄都曾在書院學習,也算得上儒門子弟,若是專門修行,當能及得上一竅一脈的儒師,修習儒家功法的資質悟性並不欠缺。他決定這次回去,也為他們各自選上一門,至於其他親人,到時也看看有無合適的功法送上。
不過帝王之人不能輕易修行,一旦修行,一國氣運便會緊緊相連,消耗甚巨,於國於民並無益處,特別是到了儒宗以上境界,僅憑一個國家的氣運根本不夠消耗,趙義心想到時必須立下規矩,皇室之人,一旦晉升儒宗,不得擔任帝皇之位,帝皇修行到儒宗境界必須立馬卸下皇位。
一旦晉升儒宗,壽命便會有長足的增長,更別提其他的法力神通,這些算是對帝皇之位的補償。若是即想長足壽命、高強法力,又想留戀權利地位,最後隻能落得國破家亡、身死道消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