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財務會計概論(1)(1 / 3)

第一節財務會計概述

一、財務會計的含義

財務會計是指以貨幣作為統一計量單位,運用會計的方法,連續、係統、綜合地核算和監督、控製並參與決策的經濟活動。

二、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別

財務會計管理資金,成本會計管理成本,二者的界限比較明確。盡管在實際工作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沒有明顯的崗位劃分,但它們仍然能夠體現出各自的特點。

(1)財務會計控製資金的運用,管理會計控製成本的發生。

財務會計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的信息,其中包括資金流轉、經營成果等方麵,從而為評價財務狀況是否良好、資金調度是否靈活等提供依據。但財務會計所提供的都是事後的信息——即已經發生的業務所導致的經濟後果,這就使得計算盈虧成為財務會計的主要內容。

通常認為,成本控製(成本會計的中心內容)、企業內部工作成績的評價和考核(內部轉移價格的製定)以及決策選擇等事項是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

(2)財務會計遵循“憑證-賬簿-報表”模式,管理會計則無定式。

(3)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既供內部使用也供外部使用,而管理會計主要滿足內部管理控製的需要。

(4)財務會計對數據的正確性要求較嚴,而管理會計較多強調數據對決策的有用性。

三、會計的核算職能

會計核算貫穿於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它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會計的核算職能主要是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從數量方麵反映企業單位已經發生或已經完成的各項經濟活動,具有為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它是會計最為基礎的工作,即:事後核算。記賬、算賬、報賬是會計執行事後核算職能的主要形式。

新編財務會計從入門到精通第一章財務會計概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下簡稱《會計法》)的規定,企業單位發生的一切經濟業務,如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財產物資的收發和增減及使用,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資本、基金的增減和經費的收支,收入、費用及成本的計算,財務成本的計算和處理,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等,都必須借助會計核算,通過記賬、算賬、報賬,如實、全麵、係統地反映出來,為有關各方提供對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這些方麵也是會計核算的內容。但隨著管理要求的提高,會計核算的職能不僅僅是對經濟活動進行事後反映,為了在經營管理上加強計劃性和預見性,會計還要利用信息反饋,對經濟活動進行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進行預測、參與決策;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通過核算和監督相結合的方法,對經濟活動進行控製,使過程按計劃或預期的目標進行。

四、會計核算的特點

會計核算與其他提供信息的活動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會計核算主要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從價值量方麵反映各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會計在反映經濟活動時主要使用貨幣計量,其他指標和文字說明隻是附帶的部分。會計有時也使用其他度量方式,如實物數量、勞動工時等,其目的是克服貨幣度量的局限性,提高貨幣度量的效果並擴大會計信息輸出的範圍。

(2)會計核算具有完整性、連續性和綜合性。會計核算的對象主要反映的是各單位的經濟業務,並連續地對經濟業務進行記錄,同時使用貨幣計量把大量的、分散的、不易理解的數據加以分類、彙總、排序,使之成為便於理解、能說明經濟情況的信息。

(3)會計核算的對象是已經發生的事實,具有可驗證性。會計主要反映過去發生的經濟事實,為此,在每項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後,都必須按照會計準則或會計製度的要求對其進行記錄,同時編製書麵憑證,並經過審核,以保證提供信息的真實性且符合規範。因此,會計提供的信息具有可驗證性。正是會計的這一特點,使對各單位以及單位內部的審計工作成為可能,並且使審計對象具有可靠的依據。

五、會計監督的特點

從會計的監督職能看,任何單位的經濟活動都是有目的、有計劃進行的。為了保證目的的實現,各單位不僅要製訂計劃、分配資源、組織計劃的實施,而且要進行監督。會計的監督職能就是指會計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過控製、調節和指導,監督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使其達到預期目標的職能。具體來說,就是會計工作要監督各項財產物資的收發、保管、使用是否符合有關製度規定;各項資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合法;各項收入、成本、費用和盈虧的計算是否真實、正確;等等。另外,會計監督可以從某一單位的內部經濟活動進行,也可以從其外部經濟活動進行;可以是事後監督,但更重要的是事前監督與事中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