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商業周期波動的覆滅(1 / 2)

當代經濟學家認為:成熟的市場經濟都會發生商業周期,雖然沒有兩種完全相同的商業周期,也沒有誰能夠像測算哈雷彗星那樣,準確地預測商業周期的發生日期和持續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商業周期的波動總是伴隨著企業的波動。據專家統計,基本上是一次商業周期波動到來,占80%的企業都消失了。從長時間段來看,企業能夠平安跨越商業周期,活下來非常不容易。市場經濟的情況下,幾乎是每七八年就來一次經濟波動、經濟危機。經濟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七八年時間分配的規律一般是這樣的:前兩三年基本上都是投資過熱,而後,經濟上也便出現過熱,價格隨之高漲,需求隨之高漲,就業隨之也會高漲。很快就形成了過剩的生產能力。這個時候,人們會突然發現需求不足,生產能力過剩,於是進入兩三年的經濟危機,然後再兩三年經濟蕭條,走出這個低穀,再走入下一輪的經濟高漲。人們經常說的經濟危機是什麼?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典型的現象比如平常說的砸機器、倒牛奶。

前幾年,在我們在電視上也看到過一些報道,某某地方出現過砸機器的事件,倒牛奶的事件等等。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就是希望通過消滅一部分生產能力的辦法來實現需求的平衡。而消滅生產能力的含義,就是消滅一部分企業,使其倒閉、破產。什麼企業容易被消滅?首先被消滅的大多是中小企業,一般大企業總有很多辦法度過危機,中小企業從來在經濟波動中首當其衝,從來都是最受打擊的。天下所有的經濟波動,首先被消滅的生產能力就是中小企業的生產,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小企業最應該不希望出現經濟波動,最希望經濟平穩增長了。

應該說,我們國家剛剛經曆了一次宏觀經濟波動,1997、1998年經濟蕭條,通貨緊縮,那是前一輪的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的結果,在那個時候,已經淘汰了一批企業。到了1997、1998年以後經濟逐步回升,一直到2000、2001年經濟回升。2003又開始出現經濟過熱的趨勢,2004年初的時候經濟發展已經表現較熱了。這在兩個行業的表現比較突出,一個是紡織,因為加入世貿組織,需求看好,而且確實訂單在不斷增長,按照當時的訂單擴大生產能力,購買設備。2003年半年的時間紡織業投資的增長速度達到了600%。走著走著到了年底,美國人突然對中國的一些紡織品重新實現配額製。

西班牙人燒了中國的鞋,2005年取消配額,全世界限製中國的紡織品出口,直至2005年5月末6月初,先是美國對中國棉製針織襯衫等七種紡織品設限,後是歐盟無視中國一再采取的加征關稅等措施,對中國T恤和麻紗采取設限措施。在這種示範效應的帶動下,不少國家也在醞釀針對中國紡織品的限製措施,對中國的紡織生產造成嚴重衝擊,打擊了中國企業和公眾對國際多邊貿易體製的信心。直接導致江浙一帶大量紡織企業待工停產。再一個行業,就是汽車行業。2003年一年,全國僅轎車整車廠家就新增了12家,從2002年的20家增加到32家。在中國汽車工業全麵聯合重組、做大做強的同時,非汽車行業企業、民營資本、民間資本受前兩年國內汽車市場“井噴”行情的鼓舞,大舉進軍汽車行業。人們稱之為“造車運動”。

最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的10月份,當時汽車生產過剩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這時國家發改委收到的從南方一個省遞交上來的關於新建汽車廠的待批的申請報告是40份,每一份都不是生產幾輛車,都是幾十萬輛車,都是幾十億的投資,打造民族品牌,還不是國有企業提出的,都是民營企業。但是一旦大家都蜂擁而至,必然產生過剩增長。果然,到了2004年,汽車市場出現了急劇滑坡的局麵。2004年,在國內車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中國汽車產量和銷量首次雙雙超過500萬輛大關,成為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和第三大汽車消費國。中國汽車工業正在迅速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的汽車工業每年跨上一個百萬輛級台階,3年間汽車產量翻了一番。成為建國以來汽車工業發展最快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