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人才流失的迎頭一棒(1 / 2)

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有一個客觀的事實擺在眼前:大多數成功的企業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們有一群能幹的人;絕大多數失敗的企業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無人可用,或者是用人不淑而導致員工流失。人才流失對於企業來講,無異於當頭一棒。沒有一個優秀的企業能夠漠視和縱容人才的流失。那些人才流失慘重的企業,也決不是一個優秀的企業。

我們來看高路華和樂華兩家企業從輝煌到沒落的典型例子,無不是由於人才流失所致:高路華從輝煌到沒落,究根問底,是企業缺乏優秀的管理人才。早在1988年的時候,原籍江門的外商黃仕靈回到故鄉,與上廣電無線電器廠等實體合資,以“凱歌”品牌開始了電視機的生產——這便是廣東高路華的前身。當時國內彩電供不應求,後來高路華品牌的塑造令企業迅速長大,1996年營業額達40多億。1997年高路華彩電達到120萬台銷量,進入中國彩電第六名,同時被國家貿易部評為“中國十大暢銷名牌”。然而,到了1998年的時候,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銷量竟然大幅下滑到了90萬台。1999年高路華彩電進一步下滑到40萬台,到了2000年的時候,又下滑到40萬台。2000年11月,由於“能人”陸強華率手下眾多銷售精英投奔高路華,致使2001年在陸強華團隊及黃仕靈的共同努力下,高路華彩電一下子又飛升到180萬台,進入中國前五名。但遺憾的是在2002年的時候,高路華又爆發出陸強華與公司高層黃仕靈之間的爭端,最終以陸強華離職告終。受“黃陸風波”影響,高路華彩電又退到40萬台。2003年,高路華無奈最終全線停產,壽終正寢。而樂華的敗北,同樣也是因為人才方麵出了問題。在中國家電業內,樂華曾一度被業界人士認為是一匹“黑馬”。

它在上市僅兩年時間內,做到了內外銷近70萬台的規模,可謂風光無限。然而,據2004年最新的媒體報道表明,廣州樂華電子有限公司的彩電事業部已經全麵崩潰,其員工隻剩下不到100人,樂華彩電也已經在全國停止銷售。至於樂華為什麼曾經一個時期比較鼎盛,業內也有人把它歸結為是由於眾多優秀人才加盟的緣故。從1999年1月份,樂華空調才開始在國內市場誕生,相比其他在空調業中發展了十幾年的企業,可以說是一個十足的小字輩。而其又誕生在無論是人才,還是配套都占據了相對較高優勢的珠三角地區。區位的優勢、品牌的優勢、都讓擁有一技之長的精英們摩拳擦掌,想借此平台開創出一片天地來。很快,樂華就彙聚了從格力、美的、科龍等老牌製冷企業中培養出來的生產、研發、製造、銷售等方方麵麵的單個作戰能力很強的人才。“相信,在目前的銷量規模與那時的樂華銷量規模處於同一檔次的企業中,再也不會有那樣的強勢人才隊伍了。”那個時候的領軍人物梁偉很堅定地認為。而這也正是樂華空調迅速崛起的一個主要因素。盡管樂華垮掉的因素有很多,從輝煌走向沒落的一個不可避免的因素便在於對人才機製的建立和健全上。樂華空調2000年9月份在媒體上大肆炒作之後更是走上了高速發展之路。企業高層更多的精力隻是關注空調的銷量,而放鬆了對人力資源管理方麵的建設。另外,樂華空調器公司畢竟是一個新興的企業,其內部的所有人員幾乎都是來自於其他企業,屬於典型的“移民”企業,而這些來自於其他企業的樂華人,都是原企業的精英,都有很強的單兵作戰的能力,但是這樣的人都個性很強,使得企業的內部管理很難順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