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銳感受環境變化是戰略管理的首要因素。特別是對企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變化,要盡快感受到,做出正確判斷,否則,企業就會失去發展機會,甚至死亡。古人說,識時務者為俊傑,而現在我們卻要說,識環境變化者為俊傑。《第五項修煉》一書中講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係統,常常對於漸變引起的致命威脅視而不見。如果把一隻青蛙放進熱水裏,它就會馬上跳出去。但是你把青蛙放進溫水當中,不去驚嚇它,它就呆著不動。這時把水慢慢加溫,青蛙仍然顯得若無其事,甚至自得其樂。問題是隨著溫度的上升,青蛙變得越來越虛弱,最後無法動彈。
雖然沒有任何限製,青蛙仍然不能逃脫。為什麼這樣?因為青蛙感應生存威脅的器官,隻對激烈的環境變化做出反應,對於漸進式的變化反應不敏感。等到做出反應時,已經失去了反應能力。我們的企業在實踐中也經常犯同樣的錯誤。比如若問企業誰對自己的威脅最大?總是把目前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作為目標。其實,一個公司更可能被新出現的對手或新技術打敗,而並非當前的競爭對手。比如,對經營膠片業務的樂凱企業來講,它的最大威脅可能不是“柯達”、“富士”,而是“攝像機”。這是因為攝像機不僅能在電視上展現畫麵,還可轉錄入硬盤,也可擦掉。隨著攝像技術的發展,攝像機的價格越來越便宜,等到一般消費者能夠承受它的價格時,膠片行業再去分析攝像機的衝擊就為時已晚。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在新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更要密切注視環境變化。尤其是伴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變化已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客戶主導、競爭激烈和變化快速成為現代企業的經營環境。在新環境當中,統一的單一需求的市場不複存在,無差異化目標市場戰略徹底失效,而且也使一般程度的市場細分戰略收效甚微。
新經濟時代對企業而言,意味著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急劇變化的時代。鬆下為什麼能夠成功?成功的內因是什麼?我們從鬆下幸之助講過的一句話說起,有一位記者問他,什麼叫經營?他脫口而出,“下雨打傘就是經營”。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卻包含著很深的哲學內涵。大家都知道,外部的經營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從鬆下電器走過的曆史來講,它就是在不斷地覺察到環境的變化,然後適應環境變化,在不斷地變化的外部環境當中預測環境,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才有今天的發展,這是一個很淺的道理。但現在,環境在往什麼方向走?怎麼預測環境?管理的走勢是什麼?這是擺在我們企業,無論是中國的企業還是跨國公司麵前的難題,企業領導者每天都在“看天氣”,隨時隨地在調整和做出判斷。這種判斷對所有的企業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不會“預測天氣”,不知道外部經營環境對企業將造成的影響以及自己將要做出的決斷,將成為企業發展的嚴重問題。不斷地滿足變化的需求,意味著要不斷地麵對和識別不可預測的變化。應對激烈動蕩的局麵需要迅速改變,甚至是即刻改變,快速響應。聯想原CEO柳傳誌對環境變化中企業如何變革有很深的體會:他認為企業要“學會拐大彎”,這實際上也是說如何識別和適應環境和變化。做企業要考慮到對大環境本身自己能不能進行改造?
不能,那麼局部環境的改造能不能進行?更小的環境能不能進行改造?有的時候改造小的環境是可以的,有的時候還不行,不行怎麼辦?不行就要忍耐,適應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然後等待時機,再來做大的動作。所謂“拐大彎”,是柳傳誌“給自己畫了一個底線,就是我不要在改革中犯錯誤”。這其實就是要求必須弄清楚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不能在不適當的時候強行去改造環境,否則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聯想1984年起步,同時起步辦公司的有好多出名的企業家,但到2003年還在位上的不多了。這些人當中有相當一批是對這個問題沒把握好。所以,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注意審時度勢,要隨時準備“拐大彎”。“拐大彎”就是不要事到臨頭的時候再急著拐。我們看到,在新時代裏變化將成為日常行為。企業隻有認識並了解市場的變化,客戶的需求變化,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所以,企業要清醒於環境的變化,習慣於環境的變化,不習慣於變化就不能適應環境,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比如說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調整、政府經濟政策的調整、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產品和工藝的變革等,都要求企業做出適當的改變。企業組織結構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手段,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必然要求企業組織結構做出相應的調整。
比如電子商務和傳統企業的有機融合,使得傳統企業的作業模式逐步改變,運行效率和應變速度不斷提高,為傳統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空間。再者,在市場經濟中,環境總是在不斷變化的,企業如果沒能夠識別和適應這種變化,生存將很難為繼。因為沒有永遠的產品,沒有不變的市場。事實上,企業變革的最終目的,並不僅限於扭虧為盈等短期行為,更重要的是通過改變,使企業對變化萬千的外部環境作出快速的反應,以確保企業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