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把酒對詩(1 / 2)

走進院子後內屋裏走出一個女人,女人的年齡楊炎看不出,隻見她身體瘦弱,一頭青絲已有一半變白,滿臉的滄桑。

眼前這女人便是楊士奇的母親,原名夏盈,但這一帶的人都稱之為“楊大娘”。

能將楊士奇教得如此好,這個女人一定也不簡單吧?這是楊炎的第一想法。夏嵐見到夏盈之後上前行禮道:“姑姑,爺爺讓我把這些魚幹給您送來了。”

楊炎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楊士奇的母親,便也跟著夏嵐行禮道:“姑姑好,小侄楊炎,特來拜見姑姑。”

夏盈見到楊炎也充滿了驚訝,這身打扮任是誰見到都會很驚訝的。楊士奇忙解釋道:“娘不必見怪的,這是本家楊炎兄弟,他來自大海的另一邊。”

這種情況下自然也要好好解釋一番了,於是,楊炎便將他的身世做了一番修改陳述出來。

什麼大海另一邊的家鄉故事,什麼經曆了種種變故,一覺醒來漂流到了大明天朝。這些話楊炎說得都符合條理,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難不成要告訴人家自己是從未來世界穿越來到的嗎?

古人思想是不一樣的,搞不好會嚇壞他們,讓他們以為遇上了妖怪就不好了。

幾人聽了楊炎的陳述後都深表同情,夏盈慨歎道:“原來如此,沒想到你也是個苦命的孩子啊,年少遭變,漂流過海背井離鄉,要承受這一切真的是不容易!孩子啊,以後你就把此處當成是自己的家就行了。”

這可真的是求之不得了,楊炎忙作揖道:“姑姑,你們以後就是我在此地的親人了,你們厚恩如此炎兒感激不盡!”

好心就會有好報這句話對於楊士奇一家來說是很準確的,他們的善心之舉已經為未來的道路打下好的基礎,可是未來的事情又有幾人知曉呢?

竹棚裏,楊炎跟楊士奇正在舉杯暢談。這酒是自家窖藏的,楊士奇一直都舍不得喝,今日難得遇上一個投契的本家兄弟,自然要好好的喝幾杯。

窗外皓月當空,江邊涼風陣陣襲來,讓人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楊士奇端起酒杯行至窗邊,仰望明月賦詩道:“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楊士奇借酒寓意抒發自己的情懷,好在楊炎在現代的時候也讀過一些關於酒的詩篇,對於此中意思自然也明白一二。他也站起身來端著一杯酒走到楊士奇跟前:“兄長所賦的詩句源自於唐代詩聖杜甫,但此句雖優卻不美,詩句中難免有些消極之意,人生在世變幻何其之多,又何必在意於一時之境?”

楊士奇聞言一驚,遂道:“賢弟你竟能讀懂我心?”

楊炎答道:“讀懂兄長的心倒是不敢言,但兄弟我對於古人之詩篇也略有涉獵,兄長此刻借酒寓意,賢弟自然也能聽出個一二來。”

高山流水覓知音,人生在世知音何其少啊!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此刻自己的心聲有人能聽出楊士奇又如何能不震驚,又如何能不高興呢?

他舉杯一飲而盡笑道:“好兄弟,既然你也懂得酒中詩篇,今夜你我兄弟二人何不對詩痛飲一番?”

楊炎也興致大發:“小弟正有此意!”

星空下,兩個來自不同時空的人舉杯歡飲,這是何其罕見的一幕啊,要是後世的曆史學家發現這一幕的話會作何反應呢?

明月下,二人且斟且飲,興致大發。

楊士奇舉杯晃了一圈,頗為怡然的說道:“我倆且來接詩,為兄出一句賢弟接一句,接上要說出詩篇的出處,接不上或說不出出處者便喝一杯,若為兄出不了題為兄便喝一壺,如何?”

很明顯楊士奇這是要考楊炎,跟這麼一個才華橫溢,文采出眾的人對詩楊炎自然是占不了上風的,但是興趣正濃便不加推遲了。

“如此甚好,那就請兄長出題吧!”楊炎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