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果然不簡單,寥寥幾言便道出了明王室當前的危機。
楊炎繼續問道:“那照兄長看來,在眾多王子中誰才有實力能與皇太孫爭鋒,王位應當傳與誰最為合適呢?”
“縱觀當今局勢,眾多王子都有心要借此機會爭奪皇位,但為兄覺得眾王子中隻有兩人能有此能力,四王子燕王朱棣與十六王子寧王朱權。燕王朱棣為人沉著幹練,年紀輕輕便履立奇功,朝中大將無人不欣賞,聲望極高,無論軍事謀略,或是待人處事都很有一套,胸懷氣度也透出一股王者之風,如此之人王位若是傳其誰與爭鋒?
寧王朱權也不簡單,年紀較燕王小些,可其智慧謀略也不遜於朱棣,而且深得聖上喜愛,將重兵交托於其手,目前整朝就屬其兵力最精,其在朝中的軍事地位也不遜於燕王,用鋒芒畢露四個字來形容最為恰當,若說能有人與燕王爭鋒,非其莫屬。
再看皇太孫允炆,年紀尚輕宅心仁厚,此點頗受朝中一些文臣喜愛,更有聖上為其鋪路,目前看來儲君之位還算穩固,以後的事情難說了,以其之實力是不足以跟兩位王叔抗衡的。
大明王朝風起雲湧,百姓們岌岌可危,奈何我雖知此中厲害卻是無能為力啊!”
楊士奇慨歎著,他一番話下來楊炎已深深的折服,沒想到麵前的書生竟然會有此獨特的見解,也難怪他日後會位極人臣。
楊士奇已經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楊炎自然也要好好表述自己的想法了:“兄長分析得果然透徹,小弟也來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吧,寧王重兵在手,地位顯赫,確實是當朝備受關注之人,但是鋒芒畢露或許並非就能大殺四方,縱觀古今,多少能人異士不都是善於隱藏的呢,善於隱忍的人比鋒芒畢露的人更能成就霸業。
而燕王朱棣恰好就是如此之人,其有勇有謀,從一個不受關注的四王子到朝廷上下無不知曉的傳奇人物,這一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燕王極不簡單!
討伐北元太尉乃兒不花一役中就完全能看出朱棣是個怎樣的人,堅韌,隱忍,出奇製勝,不戰而屈人之兵此一兵法用於其手淋漓盡致。立功而不驕,心有所欲而不表,這才是一個政治家需要具備的特質,此點上寧王就完全遜於燕王了。
至於皇太孫允炆,年少仁厚且聲望不夠,可是在聖上的輔助下其必定會登上王位的。
有時候過於仁厚就顯得懦弱了,遇事更會舉棋不定,此點必會成為大患,沒有自主把持朝政的能力王位亦不會穩固的。
其餘王子雖然不及燕王與寧王之實力,但暗地裏都或多或少都有些活動,大明王室確實是風起雲湧了!”
楊炎所說的也僅僅是從曾經讀過的史料和看過的電視劇裏得知的,也不知道是否準確,沒想到楊士奇卻已經深深的折服了。
可是楊士奇並不知道一點,那就是楊炎的真實身世。他歎服道:“想不到賢弟年紀輕輕見識竟然會如此獨到,為兄佩服啊。”
楊炎謙虛道:“兄長哪裏話,小弟今夜能與兄長把酒言歡已是三生有幸了,小弟所言也隻是一些粗淺的見解而已,純屬個人看法,至於政局走勢如何我等也隻能靜觀其變了。”
楊炎分析這一切是想告訴楊士奇朱棣就是一個可以依附的君主,但也不能就直接表明讓他跟著朱棣的,有些時候需要人家鋪路也要自己去走的。
二人暢談至深夜,實乃酒逢知己千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