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掌握規律,方能進退自如(1 / 2)

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鬼穀子· 捭闔第一》

自然界的春華秋實、季節更替、草木生長,與人的生老病死、事業運程一樣,各有其產生發展的過程,都有著自己固有的規律性。掌握規律,順應自然,做事,方能進退自如那些超越眾人的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關鍵在於他們善於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鬼穀子認為:“聖人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判斷事物,因而能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規律,揭示事物變化的征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並預測未來。”即聖人始終都能從陰陽變化的角度分析事物的發展變化。這也是告誡統治者要像聖人一樣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順應曆史發展潮流,才能使事情順利發展。那麼,如何才能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呢?鬼穀子告誡道,“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禦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象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也就是說,遇事要權衡輕重,把握事物的“會”、“宜”,最後才能達到成功。

可以說鬼穀子的思想充滿了辯證法思想,他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麵,如“事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歸宿:屬陰,或歸陽;柔弱,或剛強;開放,或封閉;鬆馳,或緊張。”凡事都能認識本質、掌握規律,是哲人之道,是成事之道。關於這點老子也有同樣的看法,如《道德經》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老子認為,隻要認識了事物的本質規律,就能“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不外出考察也能知道天下發展趨勢,不觀察鬥轉星移也能知道運行規律。相反,對事物基本規律一點都不懂,甚至連認識方法也不知,盲目地收集情況,掌握得越多,反而越糊塗。明哲之人就在於掌握了事物基本規律,也就不用親自調查、觀察就能知曉事理,不用親自作為也能成功。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規律,經營管理也不例外。一個組織機構,既有自身運行發展的規律,又往往要受整個社會經濟規律所製約。組織機構因其本身條件的不同,管理者如何發現並駕馭具體規律,需要用心探求。真正了解並遵循這些規律、懂得經營管理之道的人,往往很輕鬆就能把組織機構管理好,他明白管理是統籌規劃,至於其他事情可放權給屬下去管,而不是事必親躬,凡事親力親為才放心,結果是自己受累不說,機構也沒有發展可言。舉個例子,懂得經營的人知道經營的規律是以錢生錢,而不懂經營的人即使你給他萬貫家產他也會坐吃山空或者把錢藏起來不用。如《聖經·新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後,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 於是國王例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裏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一錠銀子也一並賞給第一個仆人,並且說道:“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