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成就大事的人,必定要先磨煉心誌,修養其身,在逆境中經受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與洗禮。這是任何一個成功人士的“必修課”。
計謀1:大自信通向大成功
胡雪岩在生意麵臨全麵倒閉的危急時刻,雖敗不倒,不肯做坑害客戶、隱藏私產的事情,且自信地說:“我是靠一雙手起來的,到頭來仍舊一雙空手,什麼都不輸!不僅不輸,我吃過、用過、闊過,都是賺頭。隻要我不死,我照樣可以靠一雙空手再翻過來。”
胡雪岩就這麼自信!你敢說這樣的話嗎?
我怎麼敢和胡雪岩相比,他是商聖!——可能你會這麼說。
這正是你缺乏自信的表現,也是你不了解自己的緣故。胡雪岩是個商聖,他也是個凡人——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他的經商奇才是後天學來的。你也可以練就一身經商的本領。當然,這首先需要你的心中升起這種自信,認識到你身上蘊藏著多麼巨大的潛能!
▲認識你自己
有這樣的人,他們生活在偏僻的山村,在那裏生活了一輩子,連火車都沒有見過,然後安然逝去,長眠在家鄉的泥土下。
這樣的人,心安理得於現狀,他們對自己周圍的小片土地非常熟悉,從沒有想過要走出他們生活的疆界,到更遙遠的地方去。
我們同這樣的人十分相似——
我們平常隻運用了自己潛能的一小部分,如同常年居住在偏僻山村中的居民一樣;我們熟悉已有的知識,以此為滿足,不想再前進一步。然而,人的潛能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它無限巨大,無所不包,就像宇宙一樣無邊無際。
我們所開發的,隻是它極小的一部分罷了。
20世紀初,哈佛大學著名教授即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就驚喜地斷定:“與我們應該成為的人相比,我們隻蘇醒了一半。我們的熱情受到打擊,我們的藍圖沒能展開,我們隻運用了我們頭腦和身體資源中的極小一部分。”
60年代的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進一步指出:一個正常健康的人隻運用了其能力的6%。
奧托在《人的潛能》中說:“愈來愈多的行為科學家認為,人隻發揮了1/10,或者較1/10更少的潛能。”
▲南瓜的力量
在美國麻省Amherst學院曾進行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用很多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以觀察當南瓜逐漸長大時,對這個鐵圈產生的壓力有多大。
實驗人員最初估計南瓜最大能夠承受大約500磅的壓力。實驗第一個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第二個月,這個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壓力,當它承受到2000磅壓力時,研究人員對鐵圈加固,以免南瓜將鐵圈撐開。最後,當研究結束時,整個南瓜承受了超過5000磅的壓力後瓜皮才破裂!
研究人員打開南瓜發現,它的中間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試圖突破包圍它的鐵圈。為了吸收充分的養分,以便突破限製它成長的鐵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過了八萬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伸展,最後幾乎控製了整個花園的土壤與資源!
一個南瓜尚且能夠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那麼人類在相同的環境下又能夠承受多大的壓力呢?你完全可以相信你自己!你擁有比你自己想象中大得多的潛能!
由此,前蘇聯學者伊凡推測:“如果我們迫使頭腦開足1/4馬力,我們就會毫不費力地學會50種語言,甚至把百科全書從頭到尾背下來,還可以完成幾十個大學的博士學位。”
▲把巨大的潛能變成堅定信念
一對年輕夫婦外出時丈夫不幸被壓在了車下,妻子找不到人幫忙,情急之下,她俯身抬起車子的一角,並順手拉出了丈夫。丈夫得救了,但妻子卻懵了:我哪來那麼大的力氣把車子抬起來?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總是事先把這種巨大的潛能變成自覺的堅定信念。
“天生我才必有用!”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
“自信人生二百生,必當擊水三千裏!”
……
所有這些名言就是那些成功創業者們當初的豪邁誓言,是他們充滿自信的英雄本色的生動展現。胡雪岩就是這樣一位具有堅定信念的人。
在他創辦阜康錢莊的當初,無論是外在環境還是他自身的條件,在常人看來都是非常荒唐的舉動,十分的不合時宜。
從外在環境看,當時正逢太平天國起義,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太平天國活動的主要區域正是胡雪岩所在的中國東南一帶,當時全國的金融業正處於山西“票號”的把持之中。東南地區後起的錢莊,無論是規模還是在商界的影響,都遠遜於山西“票號”。此時的他除了在錢莊做學徒的經驗外,可謂是一無所有。然而,他還是熱熱鬧鬧地把“阜康”的招牌打了出去。
他所憑借的就是一份自信。他堅信依靠自己在錢莊做學徒的經驗,憑借自己對世事人情的了解,以及非凡的眼光和過人的手腕,一定能夠辦起一個雄霸一方、與山西“票號”分庭抗禮的第一流大錢莊。他甚至把中國人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豪邁地改成了“立誌在我,成事在人”。
正是憑借這份堅定的自信,胡雪岩的阜康錢莊很快就辦了起來,為他的事業開辟出了一條金光大道。
如果你想有大成就,也必須具有這樣的大自信。當然,這並不是說你隻要具有了這樣的自信,就一定能夠成功。能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確實還需要多方麵的條件。比如,你是否真正具備成就大事業的能力,是否具備必不可少的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客觀情勢,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天時、地利及人和等。但是,不可否認,具有成就一番事業的自信,是一個人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霍布斯說:“一個不認為自己能夠成功的人,必定會選擇一條失敗的道路走下去。”
所以,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他個人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來說,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自信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計謀2:要幹大事需自立門戶
胡雪岩還未出道時,就曾說:“早晚有一天,我要自立門戶,闖出一條通天路來,這樣才算得上是個大男人。”
這正是胡雪岩在商界不斷開疆拓土、走向輝煌的巨大內在動力。
胡雪岩創業的起步非常艱辛。他父親死得早,家境貧寒,讀書無望,十多歲便到信和錢莊當了學徒。從掃地、倒便壺開始,熬到師滿,成了錢莊的一名夥計。由於胡雪岩聰明伶俐,吃苦耐勞,再加上他能說善道,人緣極好,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賞識,專門負責跑街收賬。當時不過二十來歲的胡雪岩實在有些膽大妄為,有一次居然自作主張,將收回來的500兩銀子資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齡進京捐官。這不僅使自己在信和錢莊的飯碗丟掉了,還在同行中壞了自己的名聲,再沒有錢莊敢雇用他,他落魄到靠打零工糊口的地步。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王有齡得到胡雪岩資助,進京捐官,一切順利,回到杭州後,很快便得到浙江海運局總辦的肥缺。王有齡知恩圖報,到處尋訪胡雪岩的下落,終於在一個飯攤前,找到了正在吃“門板飯”的胡雪岩。
重逢王有齡,胡雪岩因資助王有齡的惡名清除了,恢複了名譽。這時,胡雪岩的人生之路在常人看來有兩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一是回到他做過夥計的信和錢莊。以胡雪岩此時的條件,回到信和肯定會得到重用。而這時,信和錢莊的“大夥計”張胖子在收到王有齡還回連本帶息的借銀後,已經做好請回胡雪岩、讓出自己位子的打算。他找到胡雪岩,懇請胡雪岩重回信和,甚至將胡雪岩離開信和期間的薪水都給他帶去了。
二是留在王有齡身邊當他的左右手。而此時王有齡也希望胡雪岩能夠留在衙門裏幫自己。按王有齡的想法,適當的時候,胡雪岩自己也可以捐個功名,以他的能力,肯定會有飛黃騰達之日。
然而,這兩條路胡雪岩都沒有走。混跡官場不是胡雪岩的興趣所在,他不喜歡走這一條路;幫助王有齡他自然不會推辭,但最終他還是要幹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至於回到信和錢莊,這種被胡雪岩稱作“回湯豆腐”的,他更是不會去做。這不僅僅是俗言所謂“好馬不吃回頭草”,在胡雪岩看來,其關鍵在於,這“回湯豆腐”做得再好,也不過做到“大夥計”為止,終歸不過是一個“二老板”,並不能事事由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