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結(1 / 2)

十年,鍾池春任職為南西兩省總督,正二品官員。在他這樣風華正茂的年紀,提升到這樣的官品,明眼的人都知道,除去鍾池春是真正的能臣外,還有聖人對他的賞識在內。十年裏,他和聞春意再添二子後,兩人有了六個兒子之後,夫妻雙雙共識子嗣已經足矣。

總督大人的官邸在官署後麵,官製式的四進宅院,對人口多的人家來說,太過窄小一些,而對鍾池春一家人來說,這樣的宅院現今足夠用。晨曦兩位年紀大的少爺,五年前就給舅家聞府接過去,原由是不想讓他們在此遇不見名師,而白白浪費資質如此佳孩子的光陰。家中隻有四位少爺,三少爺可哥兒性情憨厚樸實無華,在讀書方麵的確不如兄長們有天分,有兩位哥哥在,他是一位可圈可點的好弟弟。當兩位哥哥客居安城舅家之後,他一樣擔得起兄長的責任。

鍾池春瞧著三兒好一些日子之後,跟聞春意說:“我們家三兒不是一般人,他縱然讀書比不過家裏的兄弟,可是為人方麵的圓滑,卻是兄弟當中最出色的孩子。他將來如果對官路無心,在別的方麵,他也能行出一條路出來,我們用不著擔心他將來會養不活一家人。”聞春意在年輕時是一個想著嫁進普通人家裏的女子,這年紀大了之後,她隻盼著兒子們為人處事外圓內方,在外不輕易結下仇怨,更加重要他們一定要身體健康。

至於將來他們能做什麼?又會做什麼?聞春意覺得這一方麵鍾池春不知比她先知多少倍,她還是不要亂插言,反而讓孩子們心裏跟著亂了左右。當最小的兒子在三歲時,也表現得跟哥哥們亮眼的天分後,她在心裏暗自擔心鍾池春會因此冷落明顯在這方麵不足的三兒。誰知後來才明白過來,鍾池春對兒子們一碗水端得平平,她反而有些偏心三兒起來,還是經最小兒子無意之中一語,她才反應過來。

事後,聞春意跟鍾池春說了說,惹得他笑了起來,說:“女人就是小心眼,都是我們的兒子,就是有所偏心,也偏不到何處去。過兩年,晨哥兒要經科考的關時,我也一樣會把重心放在他那一處,他是我們的長子,我對他與他的弟弟們自然是有所不同。”聞春意明白這時代長子的責任感,就是鍾池畫這位兄長,待下麵兩位分了家的弟弟,這麼多年下來,從來沒有少過關心。

鍾池春再也沒有因為鍾家三老太爺夫妻的事情,而被人彈劾過。聞春意從家信裏麵了解到,鍾家三老太爺夫妻在人後沒有少提鍾池畫不孝順,隻是安城的人,太了解這對夫妻的本色,大家隻不過瞧在他們兒孫們成氣的份上,大家大多是一笑而過。鍾池春和聞春意每年照舊年禮節禮準備妥當,隻是鍾家三老太爺夫妻再也不曾有書信來往。鍾池春曾經輕輕歎息的跟聞春意說:“父親,母親,這一輩子都是幸福的人,隻是他們從來不自知。年青時,有父母護著,年老後,有兒子們護持著。”

聞春意隻要遠遠的敬著鍾家三老太爺夫妻就好,至於他們如何待已和孩子們,她對他們早已經心淡。晨曦兄弟兩人也是禮節上待鍾家三老太爺夫妻孝順,平時都跟著聞府的兄弟們在一處。安城的鍾家,如今不管是名聲和人才都低落下去。鍾池春漸漸的成為鍾家的頂梁柱,他對鍾家這種現狀,一樣是束手無策,家裏子弟沒有出息,他就是有心也沒有人可以用。他隻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晨曦哥兒這一代上麵,要求家裏人低調行事,靜等著時機來到。

而聞府低調了多年,聞秀樺這一代就是人才輩出,隻是按照聞府的規矩,大家習慣於低調行事而已。聞秀樺沉心做學問,隱隱約約有了儒家的風範。鍾池春願意放手晨曦兄弟給聞府教導,就是瞧中聞府的風氣上進,對兩個孩子未來有好處,甚至說對鍾家未來有好處。鍾家這一代人裏麵,聞秀峻是兄弟裏麵在官場最有希望往上走一走的人,他如今已是四品官員,在同年的人裏麵,他遠遠的超出別人一個高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