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宋、金、周三國誌?(1 / 2)

知樞密院事蘇遲尚未返回,所以今西府就以三個同知樞密院事中官位最高的童貫為首,參加東西兩府的集議。

在例行的常起居以官家常感風寒為由取消後(趙佶現在幾乎風寒,所以是常感),兩府宰執都彙聚到政事堂中,共議朝政。

“堂堂的大遼國,竟然就這麼完了。昭義韓似夫的奏章和河東蕭幹的降表,諸位都看過了吧?”

蔡京高坐於中廳正位,將昭義軍節度使韓肖胄的奏章,以及隨同這份奏章一起送到的遼國奚六部大王蕭幹的降表,一起拿在了手中。

他歎了口氣:“遼國的西京大同府叫金兵占領了,他們的西京留守耶律淳又不知所蹤,太後蕭氏又保著雄皇帝遠在大定府。退到河東的蕭幹和遼國軍民都沒了活路,勢窮來歸。不知諸位有何看法?”

童貫長期在朔方領兵,不久之前才被調回開封府出任同知樞密院事的。對於遼國西京道的情況非常了解,當下就接過話題道:“蕭幹此人有點本事,不過他是奚部大王,部眾都在大定府一帶,所以難免勢單力孤。咱們不如一邊授予高官厚祿,一邊派遣精兵以援蕭為名入駐河東,解除蕭部武裝。把河東表裏山河,牢牢掌控在手。”

現在的大宋新軍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朔方、陝西、靈州有大量的授田府兵和騎士,東路新軍雖然沒有那麼多優質的地主富農兵,但是他們的軍官素質可靠。隻要朝廷肯稍微放點權,讓營一級的軍官包幹募兵,十八個新軍軍官共一營,有一千八百個新軍軍官就能治百營,年餘便可有八萬強兵。

另外,昭義軍節度使韓肖胄也忠於朝廷。他手下有數萬屢戰屢北的團練兵,也是周軍的模仿者。

不僅挑選軍中的少年才俊去開封府的武學學宮求學,培養成軍中骨幹。而且還在真定府和定州這些被耶律延禧蹂躪過的地盤上推行授田兵役製——這些土地上的豪門地主大多跑路去了開封府或津市,大量不在籍的土地就被“發現”了。韓肖胄將這些土地都變成了昭義軍的官產,然後分配給團練軍中的兵士,以替代軍餉。

所以幾年發展下來,本來危如巢卵的昭義軍居然有了一點強鎮的苗頭。成為了拱衛開封府的一支強兵!

還需要一提的是,由於高俅敗死後不少靈州騎士投奔了韓肖胄,所以昭義軍的騎兵也上了檔次。現在也能拉出兩個周式騎兵營了。

除了大力整軍備戰之外,昭義軍這幾年還在努力發展工商業。

唉,都是被逼的!

昭義軍外有強敵,內無沃土,背後的朝廷又不肯全力支持,自然要想盡一切辦法紓解財政困難了。而昭義軍的轄區內,此時正好存在定窯和磁窯兩大瓷器產地。

於是瓷器產業就成了昭義軍的命脈所在,為了留住定州和磁州的瓷窯窯主和工匠(武好古在整合遼國瓷器產業的基礎上開了灤州窯,還試圖挖定、磁二窯的牆角),昭義軍給出了種種扶植手段。可不敢把人家當肥豬宰了……要不然人家都跑去灤州創業,昭義軍也就該破產了。

在昭義軍的支持下,定州曲陽和磁州觀台等地,現在都出現了許多商營的大窯,雇傭工匠多達數萬,年產瓷器不計其數。唐河(通過滹沱河注入北流黃河)、漳水之上,一年三季(冬季水淺且凍,不能行船),都能見到運送瓷器的綱船駛往津。

由於曲陽、磁州瓷器業的大發展,昭義軍的財政也日漸寬裕。也有錢添置軍備,進一步加強軍力了。

另外,在朔方和被遼人占領的河東州郡之間還有一個府麟路。原本是府州折家控製的半自治的地盤,在遼人入侵後,折家的權力地盤都有了增長。地盤增加了火山軍、保德軍和苛嵐軍。權限則達到了完全自治,自成藩鎮的地步。

在和遼人的鬥爭的這幾年中,府麟軍的實力也鍛煉出來了。吸收了不少淪陷區的勇士,儼然成了精銳。

所以現在宋朝西路有朔方、陝西、靈州、府麟四軍,東路有昭義和朝廷直轄的武學學宮,軍事實力雖然比不上周國、金國,但是拿下蕭幹的那點軍隊並沒有什麼問題。

蔡京也知道河東表裏山河的重要性,但是他也得防著“新黨”的蘇遲、童貫借著用兵河東的機會竄起。

現在“新黨”已經拿到了主持交趾戰事的權力,如果再用軍事手段得到河東,兩大功勞相加,蘇遲就該拜右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