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貨幣戰爭(1 / 2)

大周共和二年,五月初八。

就在五月初四運動發生後的第四,遠在津的武好古就接到了楊戩所書寫的報告。

楊戩是大宋宮廷出身,在皇城司裏麵有不少朋友。所以很容易就探聽到了事件的概況——五月初四的亂子是由四學學生伏闕上書,反對武好文賣國而起的。

也不知怎麼,上書忽然變成了大規模的抗議。至少有十萬開封府百姓參與其中,抗議奸商操作房價、糧價。在抗議過程中,還和開封府的廂兵發生了多起衝突。場麵一度失控,最後朝廷一麵逮捕武好文,還查封了幾家據操縱了房價、物價的商行;一麵調動新軍彈壓。才把亂子給壓製下去。

“怕是還要亂啊!”

津市,元首宮,大書房。武好古正和幾個心腹在開會,討論剛剛得到的開封府動亂的消息。

武好古歎了口氣,第一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怎麼會?”米友仁笑著,“不是已經平下去了嗎?”

“嗬嗬,”武好古笑著,“平下去了?分明是朝廷讓步了。

現在開封府的那些暴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還會像以前那麼順從嗎?而且開封府的物價騰貴,房價高昂,又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以後啊,亂子還有的好鬧了。

元暉,大郎,咱們必須要從開封府撤資了。”

“元首,”同樣在開封府坐擁大筆投資的蘇大郎皺眉問,“真有那麼嚴重?開封府的錢可容易賺啊!”

開封府的手工業不發達,普通老百姓也賺不到什麼錢。但是房地產和金融業卻非常發達,是個賺大錢的地方。

武好古笑著:“不能把錢都賺光了,留一口給別人吧……開封府的房價漲不了太久了!咱們須得設法從中抽身,能賣的都賣了。把金銀抽回津府,現在看起來還是津好啊。”

開封府的變亂,讓武好古看到了北宋朝廷的虛弱。不僅是對外虛弱,對內同樣虛弱。根本無力壓製以四學生為代表的新式或半新半舊式的知識分子。

而且開封府的朝廷也不敢貿然使用新軍彈壓開封府的變亂,因為駐開封府的新軍幾乎都是由本地人組成的——募外鎮壯士倒是可以鎮壓開封府的百姓,但是外鎮募兵太容易被軍官控製,對朝廷太過危險。

除非朝廷廢棄新軍軍官,再恢複禁軍兵將不知的傳統……

但是現在宋國新軍又有了尾大不掉之勢,不是輕易可以廢棄的了。

所以大宋朝廷,現在已經陷入了武好古想要盡可能避免的革命陷阱中去了。一方麵朝廷必須依靠開封新軍保衛;另一方麵,開封新軍又被新式軍官和開封市民影響。

而宋朝新式軍官大部分都很窮,開封府的市民同樣生活困難。

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開封府很有可能在未來變成一個革命搖籃!

如果真的變成那樣了,開封府的房產還有什麼投資價值?法蘭西大革命的時代誰吃撐了去投資巴黎的房產?

“可是那麼大筆的金銀抽回來又往哪兒投呢?”蘇大郎思索著問,“光是萬家行持有的土地、房產就價值一千多萬啊!如果全部拋售,再償了貸款,也能抽回七八百萬緡,至少可以兌成100萬兩黃金。”

“咱們現在存了多少金銀了?”武好古問。

“大周銀行裏麵存了大約100萬兩白銀,另外還有00萬兩黃金。”大周銀行總管潘興業也參加了今的會議。

他管著的大周銀行並不對外營業,而是一家銀行的銀行,也就是中央銀行。根據大周共和國的《民法典》,凡是在大周共和國境內(包括本土和殖民地)開業經營的銀行、質庫、金銀絹帛交引鋪、長生庫等等。都必須將所吸收存款的兩成,兌換成金銀,上存到大周銀行作為備付金。

另外,大周共和國政府也會將財政庫金,兌換成金銀存入大周銀行。

而搜集到大兩金銀的大周銀行,雖然不直接參與放貸收息的買賣,卻也有自己的生財之道——遠程彙款和金銀兌換。

遠程彙款是指津彙往星州(南洋都護府駐地)的彙款業務,包括銅錢和黃金,都可以從津彙往星州。白銀當然也可以彙,不過很少有人會這麼幹。因為白銀的價格呈現東貴西賤,在目前的津市,一兩黃金可以兌換到六兩白銀。而在星州,一兩黃金則可以兌換到八兩白銀。如果到了紅海和地中海間的西奈共和國,一兩黃金則可以兌換到十兩白銀。到了西歐,一兩黃金則可兌換到十二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