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蕭家(1 / 2)

柳元卿也知道她娘為何會這樣。

不過是想著皇後無子,將來皇上一但去了的話,換了新的皇帝,楚家也好、柳家也罷,就是她這個長公主,接任的皇帝,也是說褫奪了也就一道聖旨的事。

秦王是長子麼,蕭家有可能便就是下一個國舅家。

所以,一定要小心再小心才是。

柳元卿不想鬧得不痛快,知道她娘是說不聽的,若是她娘知道了她心中的想法,隻怕非嚇出病來不可。

看著楚儀信,柳元卿很是不能理解地想,她娘就從沒有懷疑過,皇後的孩子是怎麼失去的?

天天盯著自己手裏的東西怕丟掉,便就再不能想到別的了。

蕭家辦的是賞花宴,給柳元卿下貼子的,便就是蕭貴妃的娘家侄女,蕭照的嫡三女,蕭明月,今天年芳十六。

待字閨,而且並未定親。

鄉間小民之女,隻怕十來歲便就定親,等到十二、三歲,大者不超十五,便就會出嫁。

可是越是富貴人家的子女,往往十五、六歲,還未定親,更別提成親了。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

鄉間小民,家裏養女,多一口人吃喝,那是消耗,對於收入微薄的家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所以,越早嫁出去越好。

而男孩子,則是怕娶不到媳婦。

也是越早娶越好。

而富貴人家卻是不同,再多的兒女也養得起。

更何況兒女的婚事,對於高官富庶之家,不單單是娶婦、嫁女那麼簡單。

說得好聽些,是締結兩姓之好。

直白點兒說,便就是兩家利益的結合、利用。

所以,選對一門好親事,那是要衡量再衡量,對比再對比。

這也就照成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像。

越窮的人家,越是匆匆將女兒嫁出去,好省家中食,而且給男方要的彩禮,正好可以為兒娶婦。

這樣惡性循環,小民們完成的,也僅是延續生命,為國家增添人口。

然後一直循環在最低層,過著僅夠糊口的極底級的生活。

而官宦人家裏的子女,卻有二十歲還未成婚定親的。

大商因此,先前的皇上還曾經下過敕令,命官宦人家的子女,未婚娶的,不得過二十。

否則杖二十,由官媒指定婚姻。

但隨著社會安定,國家人口不斷攀升,再加上現在的皇帝黎豐舒自己的兒子們,都老大不小,還不娶正妻,這紙敕令,也就逐漸成了一張廢紙。

蕭明月十六歲還未定親。

柳元卿閉著眼睛,也能猜著,蕭家為蕭明月選夫,現在可不單單擔負的是蕭家的利益。

更要考慮對蕭貴妃、秦王、韓王是否有助力。

柳元卿不由得笑了。

她自己的婚事,不也被皇上拿出來當魚餌了!

再說,蕭明月出身高貴、父族、母族,就是祖母都不是一般家庭出身。

這也說明了,蕭貴妃張揚有張揚的資本。

四妃裏,就蕭貴妃的出身最為高貴。

蕭貴妃的父親蕭穎,是商明帝的發小。

對於商明帝,也是有著從龍之功的功臣。

蕭貴妃在娘家時,也曾經是眾皇子追逐求娶的對像。

本來,以黎豐舒的條件,別說納蕭貴妃為側妃,便就是娶為正妃,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