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組織之一,企業成長構成一國經濟發展和經濟繁榮的基礎,企業的可持續成長取決於企業係統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企業的適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產權關係和企業治理結構的內在關聯。本書主要依托製度經濟學的分析框架,立足轉型時期製度供給不足的背景條件,主要圍繞企業成長理論的演繹邏輯、財產權製度到產權製度的邏輯演進、財產權製度對企業治理結構的約束、產權製度安排與企業治理結構的關係、中國企業治理問題研究等問題,研究企業治理問題,建構企業治理的產權製度基礎,為企業成長提供產權建構的理論支持。
本書主要在以下方麵進行了探索:
1.本書基於製度變遷理論及製度的激勵與約束功能,探討了轉型時期製度結構及製度變遷對中國企業的改革的影響。發現了多年來中國企業改革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財產權製度原因。財產權製度是社會製度環境的核心內容。企業效率不僅僅體現在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還受到社會製度環境的約束。社會製度環境對企業成長具有內生性的影響。這種影響具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性,而這種依賴深層次的因素是傳統文化的影響。傳統文化對製度及製度變遷的這種深層路徑依賴的作用,促使我們在探討改善製度環境和促進企業成長的理論與實踐中,必須結合傳統文化的因素。因此,本文給予中國傳統文化特別的關注。
2.在生產社會化的條件下,財產權利越來越多的分離在相關的參與群體之中,形成了與財產相關聯的利益相關者群體。隨著財產外延的拓展和財產的潛在價值的不斷發現,利益相關者在參與或支配財產的經濟活動中,其權利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化,由此,產生了界定行為權利的需要。對利益相關者群體行為權利的界定構成了產權製度的核心內容。財產權製度演進邏輯就是在生產日益社會化的條件下,財產權利也出現了一係列社會化分離,逐漸向產權製度安排過渡的過程。因此,產權製度及其變遷不僅依賴於財產權製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社會財產權利意識,即形成普遍尊重、承認和保護財產權的社會意識。中國轉軌經濟正在進行著從產權製度到財產權製度的逆序演進,這也許可以解釋與產權製度完善國家不同的一些經濟表現。財產權製度到產權製度的這種邏輯關係為中國今後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企業所有權是產權的一般性特質的延伸和運用,企業治理從低級形式演進到現代企業的高級形式,企業治理結構演進的本質是對產權製度變遷的對應。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的安排越來越偏離僅僅追求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邏輯,表現為人力資本所有者參與企業治理,走向“利益相關者”的合作邏輯。公司治理結構的效率體現在控製權與剩餘索取權的匹配與對稱,使各利益相關者的外部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克服。
3.本書的思路建立在“製度-行為-績效”這樣一個邏輯框架下。製度作為外生變量時,企業還是一個“黑箱”。當把製度引入生產函數確定為內生變量時,就初步建立了生產函數的製度內生模型,使組織在合理的激勵製度下能持續不斷地出現創新行為。財產權製度為企業提供了行為準則,產權製度界定了行為權利。企業的績效是製度引導下的行為所決定的,同時,它還取決於企業內部結構與製度環境的適應性和協同性。
4.在一定意義上講,企業的效率體現在企業治理結構與製度環境的適應程度。有序的製度環境離不開財產權製度的建立,拋開社會製度環境,企業治理會失去基礎支持,因為財產權製度的缺失,導致社會信用和企業家等基礎資源的匱乏。由於資源的不足,好的治理結構也難以發揮其效率。恰恰中國漫長的曆史中對個人財產權利的漠視致使財產權意識非常薄弱,在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沒有形成良好的製度環境,進而影響到轉型期的中國產權改革以及中國企業治理的效率。
因此,本書基本的結論是:在加快中國產權改革的同時,應高度重視以財產權製度為基礎的社會製度環境的建設。隻有認識到這一點,並為之行動,才能解決產權改革理論中的困境。
Abstract
Enterpri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rganizations in modern society.Enterprise growth is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lourish.Enterprise’s sustainable growth depends on its adaptability to the outside environment,while enterprise‘s adaptive faculty depends upon,to a great extent,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property righ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Relying on institutional economic analysis framework,which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condition of the shortage of institutional supply in transition,and focuses on the issue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growth theo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itu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nd enterprise growth,restrictions that the institution of property has on enterprise growt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rangement of property righ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problems in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research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blem research,and so on,aiming at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to enterprise growth,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chievements of various enterprise organizations,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 foundation to construct corporate governanc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