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老板素質訓練(1)(1 / 3)

你適合創業嗎

創業是你實現老板夢的捷徑

目前來看,成為老板的有效途徑不過三條:

1.傳承

像周海江之於周耀庭、魯偉鼎之於魯冠球、徐永安之於徐文榮、梁昭賢之於梁慶德、茅忠群之於茅理翔,這是兒子接老子的班,兒子接替老子當老板。

2.打工到合夥人

先加入一個企業,當打工者,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和才能,慢慢升格為合夥人,成為合夥製的老板,或在實力養成後,收購本企業或外部企業,成為老板;

3.自己創業做老板

通過分析來看,這三條途徑有利有弊,而且條件要求各不相同。

第一條途徑,你首先得有一個好爸爸,能開創事業,做大事業,並且願意將事業傳遞給你守成。這十分難得,可遇而不可求,對大多數人來說,隻能是一個夢想;

第二條途徑,很多人依循這條途徑成為了老板,但是過程漫長,對人的耐力、才華有超高的要求,而且這種才華不但是做企業的才華,還要有“做社會”的才華,是企業家,同時也是社會活動家;

第三種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直接、最幹脆的。開一個小門臉,投資一兩萬,你就可以當老板了。對大多數人來說,

第三種途徑是成為老板最現實的途徑,也是最為可靠的途徑,換句話說,就是創業是你實現老板夢的捷徑。

你對現在的生活是否滿意

生活還不是很富裕的人,誰不想自己的生活能夠更好一些,而創業可以讓他們的生活有所改變,甚至是翻天覆地的改變。

創業者大多為下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為種種原因不願困守鄉村的農民,以及剛剛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這是中國數量最大的一撥創業人群。

清華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說,生存型創業者,占中國創業者總數的90%。其中許多人是被逼上梁山,為了謀生混口飯吃。一般創業範圍均局限於商業貿易,少量從事實業,也基本是小打小鬧的加工業。當然也有因為機遇成長為大中型企業的,但數量極少,因為現在國內市場已經不像20多年前,像劉永好兄弟、魯冠球、南存輝他們那個創業時代,物質短缺,機製混亂,機遇遍地的時代已經不存在了。

再今天,僅僅想依靠坐等機遇成就大業,早已經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了。即使創業越來越難,但是如果你做都沒有去做?又怎麼會期望一覺醒來就成了老板呢?

你是否喜歡做老板的感覺

你是否不喜歡被管製,你是否喜歡做老板的感覺。有那麼一些人,很奇怪,他們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就是喜歡創業,喜歡做老板的感覺。他們不計較自己能做什麼,會做什麼,可能今天在做著這樣一件事,明天又在做著那樣一件事,他們做的事情之間可以完全不相幹。其中有一些人,甚至連對賺錢都沒有明顯的興趣,也從來不考慮自己創業的成敗得失。

奇怪的是,這一類創業者中賺錢的並不少,創業失敗的概率也並不比那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創業者高。而且,這一類創業者大多過得很快樂。如果你也是這這“怪人”中的一員,沒準哪天你就成了老板了。

檢驗自己是否適合創業

一個想要創業的人在創業之前必須了解自己是否具備成功的條件,你需要清楚地響響一下下麵的問題:

1.是否有一個清晰的創業構想

創業的想法必須明確。你應該能用很少的文字將你的想法描述出來。根據成功者的經驗,不能將自己的想法變成語言的原因也是還沒有經過仔細思考的表現之一。

2. 是否了解你所從事的行業

許多行業都要求選用從事過這個行業的創業者,並對其行業內的方方麵麵有所了解。否則,你就得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調查諸如價格、銷售、行業標準、競爭優勢等等。

3.是否有人從事過這個行業

一般來說,一些經營比較成功的公司,其經營方法比那些特殊的想法更具有現實性。有經驗的企業家流行這樣一句名言:“還沒有被實施的好主意往往可能實施不了。”

4. 是否經得起時間考驗

當未來的企業家的某項計劃真正得以實施時,他會感到由衷的興奮。但過了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半年之後,將是什麼情況?它還那麼令人興奮嗎?或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想法來代替它。

5.是否有良好的關係網

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組織諸如供應商、承包商、谘詢專家、雇員的過程。為了找到合適的人選,你應該有一個服務於你的個人關係網。否則,你可能會誤用不可靠的人或濫竽充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