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司不會及時盤活資金,就會常覺得手頭緊,幹不了事,這隻能怪自己缺乏經營術。 公司實力有多大,關鍵要看有多少家庭。家庭越大,實力越大,公司也就越大,家庭越小,實力越小,公司也就越小。因此如何盤大家庭,不但是一門技術活兒,而且是一項智力勞動。一個公司不會及時盤活資金,就會常覺得手頭緊,幹不了事,這隻能怪自己缺乏經營術。因此盤大家底是做大公司必須選擇的第八條捷徑。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告訴你與盤大家庭有關的以下幾個問題:像賬房先生一樣盤算金錢; 摸清家底,及時拿出對策;做資金周轉預算的行家裏手;勿讓錢死板地躺在那裏;使用現金—定要細心;合理預算;在精、準、細上下功夫;從成本開始一點一點琢磨;細算利潤與成本的關係;盤活資金的秘訣。
像賬房先生一樣盤算金錢
對自己囊中的金錢稍微大方一點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對公司的金錢一分也不能浪費。把商品看作與要標注的價格相等的現金,才是敏銳的金錢感覺。
要公司起家時必須學會像賬房先生一樣盤算金錢。金錢感覺是經營者必須掌握的一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感覺。經營者對公司的金錢必須嚴格把關。公司的金錢不僅限於現金,原材料、商品、設備,必須把這所有的一切都反映為金錢。老板動用的金錢數目越大,人對金錢的感覺就會變得越麻痹。公司的規模越大,必然其金額就會增大。日常動用巨額金錢時,小額鈔票常常顯得像垃圾一樣不予重視。如果每天操縱著10萬、 100萬那樣巨額的現金,那麼對一兩萬變得無所謂,則並不足為奇。
有一位老板在公司資金籌措緊迫時,卻每天將1000至 2000的鈔票扔在酒館裏。一邊說著還差二三百萬,一邊卻將公司的錢如湯水般拋撒。的確,對於100萬來說,1000算不得什麼。那一天即使節省了1000,對於籌措的100萬算不了什麼,但是如果人們探究其資金籌措緊迫的原因之後,必然會考慮借或貸款的風險,而斷絕借其款項的念頭。
當然,這位經營者最終使公司倒閉了。俗話說,一分錢憋死英雄漢,不會珍惜小錢的人幹不了事業。
不是說要吝嗇,也不是說對金錢要總是做精細打算。對自己囊中的金錢稍微大方一點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對公司的金錢一分也不能浪費。
一分也不能浪費並不僅限於現金。不用說商品,就連原材料、燃料、勞動力都不能浪費。它們雖然沒有露著金錢的麵孑L,但在公司的經營活動中與金錢相同。
對金錢以外的東西,不少人都不具備以金錢的眼光去看待的感覺。因此,不少人看重金錢,卻在不斷地浪費商品和原材料。這些人也屬於金錢感覺薄弱型。
舉一個身邊的例子。假設一4-店主借給了鄰居1萬元,到了約定的日子鄰居卻沒有還,店主心懷不滿,可是又過了很長時間,鄰居仍沒有還的意思,店主於是怒上心頭,“從此不再理那鄰居”。
而另一方麵,店主的商店向鄰家賒了1萬元的商品。買東西的一方因為聽到“什麼時候付錢都可以”,不久就把這事完全忘記了,沒去付錢。鄰家的商店不久也忘記了,到決算的時候才想起。但是,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事了,礙於麵子難索取。於是,店主便說:“唉,算了吧”不了了之。
前者對現金得不到償還而變得憤怒,後者因為不是現金是商品而變得慷慨大方。可以說這完全是感覺問題。實際上兩者都遭受1萬元的損失。後者由於不是從金庫支出的1萬元,沒有感到那麼心痛。店主在計算損失時,不是1萬元,而是進價的 6000元吧!從金錢感覺來說,太過於遲鈍。
把商品看作與要標注的價格相等的現金,才是敏銳的金錢感覺。1萬元的商品貨款呆賬了,必須看作是1萬元的現金呆賬了。一般在貨款不能收回時,經營者常以進價和製造成本來計算,這種感覺實在太天真。如果接受了100萬元的票據,應該有借出了100萬元現金的感覺。如果具有了這樣的感覺,就不會那麼簡單地接受票據了。
退貨也一樣。如果有100萬元酌商品退貨了,那麼就等於是從公司的金庫支出了100萬元現金。這樣的感覺往往使老板有一種深刻的危機意識,將會更為謹慎地麵對自己公司的經營活動。
摸清家底,及時拿出對策
摸清家底,才能找到更準的對策,否則就會盲目。摸清家底,才能找到更準的對策,才能有助於做大公司,否則就會盲目。
從概念上講,公司理財就是學會有效地、合理地處理和運用金錢,讓自己的日常花銷做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為生活需要提供服務。從技術上講,公司理財就是利用開源節流的原則,增加收入,節省支出,用合理的方式來達到一個公司所希望達到的經濟目標。這些目標可小可大,小的如購買彩電、冰箱,大的如置房、買車。
你可以透過以下5點,幫你的公司理財計劃把把脈,看它情況是否良好。
(1)收支預算:有效地運用每一筆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