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創業陷阱:第一次當老板容易犯的錯誤(2)(1 / 2)

王增、李華曾曾經是同事,後來這兩位兄弟般的好友同時創業,各自經營一家同類性質的公司。開始的時候,雙方的經營狀況還差不多。但一年之後,當王增開始考慮如何壯大自己的企業,考慮如何長遠發展的時候,李華卻資金耗盡,麵臨破產的境地。求貸無門的李華著急地求上門來,麵對多年的同事那羞愧落魄的樣子,王增雖然非常清楚李華根本不是經營企業的人才,但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將原計劃用來擴大生產的資金資助好友。然而幾個月之後,李華花光了借來的錢,可企業卻毫無起色,而王增也因為這筆不小的“友情投資”,使公司因資金緊張而陷入困境。

當你創業的時候、當你做企業的時候,往往都需要親情、友情的幫助。但是若處理不好,這些親情、友情也會成為你做企業的累贅。“世界上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有些冷酷,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卻是真理,做企業的人,應該時刻銘記在心。

商場不認友情,隻講事實。王增在明知道對方能力不行的情況下,顧及友情仍勉強將自己本來就不多的資金借給朋友,結果既沒救活好友的企業,也使自己淪入困境。在創業時,一定要記住,感情代替不了理智,不要被感情的溫情麵紗蒙住了眼睛、迷惑了頭腦,最後為了“講感情”,其實卻傷害了雙方的感情。

感情用事,不能正確麵對投資失敗

郭玉剛連續投資的幾個新項目均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流產了。一係列的投資悲劇使他受到周圍人的奚落和懷疑,這讓郭玉剛的自尊心大受打擊,也更激起了郭玉剛的“鬥誌”。恰巧這時,聽人說了一個一本萬利的新商機,急於翻本和挽回形象的郭玉剛連考慮都沒多考慮,更別說什麼科學評估該投資項目了,當即決定投資該項目。用郭玉剛的話說就是:“一回不成,兩回不成,我就不信這回還不成!”可惜市場很快“回了話”了,他的投資又泡湯了。

不害怕失敗是好事,但膽大不等於魯莽。初創企業的創始人因無法忍受屢屢投資失敗的壓力,激起賭徒心理,以情緒化的決策方式去決定投資方向、投資項目,則必敗無疑。情緒化是最可怕的投資陷阱之一。一個初創企業的創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冷靜而客觀地決策,如果覺得自己把握不住,可以請專家或組織智囊團來幫助自己,不能讓情緒左右了自己的頭腦,導致投資一錯再錯。

作為一個初創企業的創始人應該坦然地接受自己痛楚的失敗,隻有這樣,每一個初創企業的創始人才能真正成功。商場如戰場,沒有什麼常勝將軍,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失敗後做什麼?

忽視投資回報,投資陌生行業

經營剛上軌道的餐飲店的經理劉大力力求規模製勝,馬不停蹄地打算上馬一些新項目。劉大力喜歡讀書看報,知道現在專家們都在講企業經營要多元化,也想“多元化”。劉大力決定到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內一試身手——辦個服裝廠。由於劉大力從來沒有搞過服裝,對服裝行業兩眼一抹黑,而劉大力在餐飲行業積累的經驗在服裝行業又基本用不上,結果不到一年,劉大力的服裝廠就敗下陣來。

一個企業經營者愛學習、有上進心是好的,但劉大力在學習時卻不善於分辨,忘記了對於一個投資新手來說,“不熟不做”乃是一條普遍法則。盲目進入不熟悉的新行業,不僅使一個經營者過去積累的經驗不容易發揮,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資金。

創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自己熟悉或有專長的事情做起,一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減少創業過程中的波折。如果憑一時衝動,投資到陌生的行業中,操作起來難免力不從心,失敗的幾率是很大的。

對投資項目過於樂觀

20世紀90年代,VCD機曾是一種高檔耐用消費品,市場前景非常看好,當時南方某企業決定改行做這種產品。這雖然需要一筆非常大的資金,但該企業經過多方籌措仍堅持了下來。可惜等該企業的產品上市時,更先進的DVD產品紛紛麵世。市場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潭,而該企業卻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與別人打價格戰。在最初的一批貨賣了100萬元以後,該企業的產品便再也銷不動了,不得不乖乖地退出了這片市場。經此一役,該企業元氣大傷。

每一個初創企業的創始人,對投資項目認識不足會帶來很多後遺症,包括金錢上的損失,投資不能獲得合理回報,創業信心被動搖等。目前許多創業者急於創業,選項倉促,導致立項後出現一係列問題,嚴重的被騙上當,甚至花掉多年積蓄,破產者也不乏其例。在選擇行業時,必須考慮兩個重點:一是如何選定產品或服務;二是創業人士本身是否適合該行業。

沒有發現逆境時創業的優勢

億萬富豪亞默爾原本隻是一個貧窮的農夫。加州發現大金礦時,他隨著淘金者蜂擁而至。荒山野穀,氣候燥熱,水源奇缺,處於困境的亞默爾看到這種情況,再三考慮,斷然放棄淘金而去尋找水源。於是他挖水渠,引水入池,然後過濾澄清分袋出售。幾年後,大多數淘金人淪為乞丐甚至拋屍荒野時,亞默爾卻因為從清水中淘得“金子”而成為美國屈指可數的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