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8點,中國人讓世界人民見識到了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文化資源的豐富,一種幾近失傳叫做“缶”的樂器震撼了全世界。
這種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如果不是奏響了北京奧運會的序曲,將遺失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也許再也不為世人所知。
不光現今,即使在古籍中也
很少提到這種樂器,關於是誰首先將它作為了樂器可能難以尋跡了,在古籍中與它相關的著名故事也就隻有兩個。
最有名的當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的澠池會議的故事: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禦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禦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就是說秦王與趙王約在澠池會盟,趙王命藺相如隨行。果然酒無好酒宴無好宴,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秦王假裝醉酒,想要羞辱趙王,說道:“聽說趙王善於彈奏瑟,請趙王彈奏一曲助興吧。”由於在秦王掌控中,趙王隻能忍著屈辱彈奏一曲,秦王還讓史官記載下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命令趙王鼓瑟。”藺相如非常氣憤,上前說:“聽聞秦王擅長擊缶,也請秦王擊缶助興。”秦王自是不肯,但是藺相如咄咄相逼,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姿態,甚至說:“秦王如若不擊缶,五步之內必定血濺秦王身上。”秦王想喝令殺藺相如,但被藺相如的恐怖樣子嚇得退卻了,逼不得已隻能擊了下缶,藺相如也馬上讓史官依樣記下秦王擊缶的事情。
第二個有名的跟缶有關的故事是秦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所述:“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
書中描述了當時秦國的貴族士大夫們在宴會上喝到微醺時,喜歡唱歌,並且擊缶、拍大腿,以此來打出節奏。
即使在澠池會議中和秦國士大夫娛樂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仍然改變不了它淹沒在曆史長河中的命運,幸虧這次張藝謀讓它重見天日,從此缶成為中國在國際上的一個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