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及聞言倒是一愣,好像沒有想到自己的名字會有人知道,不由奇道:“王老弟識得我?”
王北川重重點頭,一雙大眼盯著獨孤及,道:“獨孤先生的風後八陣圖,別人或許不知,但我戰斧隊誰人不知?若非有你的風後八陣相助,我五百戰斧隊怎可能抵住一萬賊軍,為大唐軍撤出洛陽爭取時間?隻可惜……哎……”
說到最後,王北川重重歎了一口氣,埋頭不再言語,想必是因為想到五百兄弟如今隻餘下了他一人,不禁心生悲涼。
李鈺聽王北川說到“風後八陣圖”,腦海終於完全浮現出了獨孤及的許多記憶。
在他的記憶中,煌煌大唐傑出人物不下千百,獨孤及隻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他雖少負才名,遊學八方,但及至三十餘歲才舉洞曉玄經科,授華陰縣尉。
但不幸的是,一方縣官沒做幾年便遭逢天下大變,華陰又地處潼關要道,自免不了遭受波及。隻得四處奔波躲避,及至晚年叛亂平定,才做了一個常州刺史。
但如此平凡的一個曆史人物,李鈺現在卻對他記得清楚。其實李鈺之所以能夠記起獨孤及,一不在文采,二不是履曆,而是他研究總結並詳細記錄了《風後八陣兵法圖》。
這風後八陣的來曆,尚可追溯到兩千餘年前皇帝和蚩尤的爭鬥。
史載,兩千年前蚩尤興師作亂,侵犯中原,黃帝因將寡術乏,九戰九敗於蚩尤,不得不率兵退守至雲宕宮練兵講武,建立宮殿(即軒轅黃帝宮)。
後來為了討伐蚩尤,黃帝拜風後、力牧、常先、大鴻為交,並在軒轅黃帝宮中與風後一起研創了赫赫有名的《八陣兵法圖》。
蚩尤戰敗後,這《八陣兵法圖》雖然得以保存流傳,但上古時期並無較為先進的傳承之法,多是口耳相傳、鑿壁作記,自然慢慢散失。
及至唐朝,一生鬱鬱不得誌的獨孤及通過廣泛搜集,精心研究整理,再加上自己的反複推演感悟,對這《風後八陣兵法圖》進行了係統的完善,刻碑作記,才得以流傳後世。
隻可惜的是,獨孤及雖有滿腹韜略,一生卻並未上過戰場,那《風後八陣圖》也並未被他親自試驗。
李鈺也隻是翻閱唐史典籍時,才將這《風後八陣圖》記了下來,又因為自己打小習練太極,對這太極八卦圖頗有研究,因此見了與太極八卦圖有極深淵源的《風後八陣圖》,自然進行了仔細研究。
但古人窮盡數千年的智慧,又豈是他一時心血來潮的愣頭青能夠悟透,隻領略了一點皮毛便再也無法繼續下去。
他怎麼也沒想到,現在自己眼前這個消瘦清減的中年人,便是將風後八陣傳承下去的曆史人物。
想想後來出現的四大名著,如果沒有獨孤及對風後八陣的詳細記錄,估計羅貫中老人家也未必能夠讓諸葛孔明精演此陣。
此時獨孤及見王北川隱有淚光閃動,也是心中一蕩,歎了口氣道:“當日我將從殘碑中研究出來的八陣圖手稿交給程昌胤將軍,希望他能在軍中精演此陣,說不定……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