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到李琰幹脆響亮的“幹”字,目光齊齊凝聚在他看不清樣子的臉上。
李琰長歎道:“就讓我這逆子為父皇還點債吧。”
齊危聞言忙單膝跪地,大聲道:“將軍聖明,陛下終有一天會明白您的赤忱之心。”
李琰聞言哼了一聲,語音轉冷道:“明白又如何?不明白又如何?我隻要盧飛雪的狗頭!父皇也罷,將軍也罷,與我李琰有何幹係?我今日答允爾等救出二位將軍,他日,請務必將盧飛雪的狗頭獻上。這,也算我和你們的交易吧。”
眾人聞言,才知李琰願意讓他們前去搭救高封二將,原來還是為了誅殺盧飛雪。
李鈺心中歎了一歎,這皇子估計遭受了太多折磨,心中除了向盧飛雪複仇以外,再也容不下其它事情了。
齊危聽到他此般說話,微微有些失望,但還是立馬回稟道:“末將定不辱命!”
王北川畢竟同屬軍人,也立馬單膝跪地,朗聲道:“定不辱命!”
李鈺、徐慕白、趙四狗以及朱紅雪見此,也都齊齊跪地稟道:“我等定不辱命!”
“好!”李琰再次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道:“既如此,我便再為爾等行個方便。”
說罷,伸手從懷中掏出一塊絹帛,在昏暗的燭光下展開,緩緩道:“這上麵的名字,都是當日追隨我出生入死的弟兄,本來,嘿嘿……”
說到這裏,他嘿嘿幹笑兩聲,卻轉而道:“哪知世事難料,後來我受那無知婦人陷害,落得如此下場,自是樹倒猢猻散,他們也隻得另尋靠山。這幾人,現在正是投了安祿山這惡賊,你們若是遇上了,興許還能有點用處。”
邊說他邊將那塊絹帛遞給身旁的齊危,齊危恭敬接過,向李鈺等人展開。
借著昏暗燈光,李鈺看得清楚,那上麵密密麻麻有無數人名,但許多都已被塗抹不能辨識,隻有幾個名字依稀可辨,其中竟有“達溪珣”三個字。
其餘人名李鈺可能並不熟悉,但“達溪珣”他卻有些印象。
唐史所載,叛軍攻克兩都,玄宗倉皇出逃,許多官員因為形勢所迫,不得已投向了叛軍,許多還被委以重任,而這其中,達溪珣便是較為知名的一個,史書對他著墨相對稍多。
據史載,安祿山發動叛亂時,達溪珣本為河南尹。當時唐軍將領封常清率眾平叛,達溪珣鼎力協助,不料最終唐軍大敗,達溪珣被俘。
不得不說安祿山還是有些手段,俘獲達溪珣後,因為看重他在唐朝的顯赫地位,力排眾議,將他拜為丞相。
有了這樣一位“楷模”在前,當時許多留守北方不及逃走的唐朝官軍紛紛向叛軍投降,自然有許多受到了重用。
但後來唐軍重振旗鼓,逐漸蕩平叛軍,許多叛臣也被以“六等”定罪。而這達溪珣身為偽燕丞相,自然不能輕饒,落了個梟首示眾的下場。
李鈺看著那塊絹帛上的名字,心中唏噓不已,其實在這樣的年代,有幾人能夠真正選擇自己的立場?若非迫不得已,有幾人願意背上叛賊的罵名?
不過是權力者的遊戲,卻要天下人共同參與。可悲,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