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潼關夜襲(1 / 2)

此地距離潼關已不足四十餘裏,中間關隘重重,沿途叛軍更多,即便有張城和秦瑞在前方打探,眾人也再不敢大膽騎行。

這時,精擅易容的刑堂終於派上了用場,隻用了他隨身攜帶的一些簡單物事,便將眾人改頭換麵,裝扮成了身著胡服的行腳商人。

當然馬是不能再騎了,眾人又在沿途農家購置了幾輛拉車和數十袋穀物,套在戰馬之上拉著。

刑堂還嫌不夠,又將那十一匹戰馬全部塗上泥漿,剪去長毛,幾下功夫便讓雄赳赳氣昂昂的駿馬變成了東禿一塊西爛一坨的農用劣馬。

而眾人身上兵刃,隻留有腰間掛著的橫刀,在這亂世之中有此防身之物,倒也還算正常。

待一切收拾停當,眾人騎著駿馬拖著拉車又緩行了三十餘裏地,此時距潼關不過十裏,於是紛紛下馬,牽著韁繩步行而去。

及至申時,十一人終於遙遙望見一座巍巍關隘。隻見它北接渭、洛與黃河交彙處,南依禁溝深穀綿延無盡的秦嶺。觀這地勢,就是處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

十一人緩步而行,官道上人來人往,有奔波著的販夫走卒,也有往來不斷的叛軍隊伍。

眾人心中雖緊,但麵上卻放鬆自得,不多時便來到潼關近處。

隻見城門口蜿蜒排列著長長的一支隊伍,全是借關通行的平頭百姓。

潼關城上,“燕”字大旗隨風飄舞,密密麻麻列的無數叛軍個個手執硬弓,凝神注視著城樓下的情形,隻要有一個不對,城下眾人立馬會被射成篩子。

而城門左右,也威武列著不下百人軍隊,個個手執長槍,一一排查著過關之人的行李和身份,遇有帶著大宗物品的更是嚴加盤查。

李鈺等人心中惴惴,在後遙遙觀察著前方情形。直等到太陽西下,才輪到眾人接受檢查。

領頭的是個漢人小將,看他裝束,應該是可領五十兵卒的夥長。

那夥長帶著十餘名兵卒將李鈺等人團團圍住,長槍在他們拉車上的穀物裏不停插著,小麥黍米等物像流水一般從麻袋裏流到地上。

夥長見麻袋中並無威脅,右手一招,又命兵卒將眾人腰間的橫刀卸下。

他拿著一把橫刀仔細打量,隻見刀長三尺,刀身狹窄,古樸無華。

橫刀乃大唐軍隊的主戰刀,是唐代主要軍隊的製式裝備,雖然是戰刀,但在民間尤其是高府大院或者商隊,也多有配備,因而不足為奇,這也是李鈺眾人膽敢明目張膽帶著此刀的原因。

那夥長一雙細眼打量著手中橫刀,又抬頭看著李鈺幾人,隻見他們有的身形壯碩,有的矮小瘦弱,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無一例外都保留著胡人的邋遢形象,胡子拉碴、髒兮兮的。

估計是嫌他眾人太臭,也不近前,隻遠遠問道:“你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王北川經驗豐富,曾經又和胡人打過不少交道,聞言趕緊點頭哈腰,用胡人特有的漢腔道:“華州來,去洛陽,販賣的。”

夥長見他身形俊偉雄壯,語音又的確是北方胡人的腔調,臉上神情略略放緩,但語氣卻變得嚴厲,道:“既然是販賣,為何要帶著武器?難道在我大燕治下,你們還怕不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