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何去何從(1 / 2)

安祿山最信任的幾人,素有一侍二文三武四魔將。

一侍李豬兒,二文嚴莊與達奚珣,三武蔡希德、盧飛雪,還有一個便是這尹子奇。

尹子奇在李唐時便已官封河南節度使,安祿山範陽起兵,作為他的同謀,尹子奇自然積極響應。

若論帶兵之能,也許尹子奇及不上史思明,但要論安祿山的信任,史思明卻又及不上尹子奇,即便史思明與安祿山是名義上的拜把子。

不過,史思明乃偽燕陣營中僅次於安祿山之下的人物,尹子奇及不上他的謀略武勇絲毫不足為怪。但能夠與蔡希德、盧飛雪並稱三武,他的帶兵之能自也不是空穴來風。

自安祿山攻陷洛陽後,便分別任蔡希德為征西大元帥、史思明為鎮北大元帥、尹子奇為征東大元帥,以洛陽為中心,分三路擴展勢力範圍。

蔡希德率領大軍一路西進,現已攻克西京長安。

史思明鎮守河北老窩,也已基本蕩平河北道內由河北招討使顏真卿率領的十萬義軍。

現在,征東大元帥尹子奇屯兵武牢關,不日將進發河南道,欲要打通洛陽通向江南的糧倉要道。

如果河南道落入叛軍之手,江南財賦錢糧將會源源不斷地由大運河向叛軍運來。

若是那樣,李唐要想重新奪回丟失的江山,希望會更加渺茫。

眾人看著桌上安慶恩獻出的那副行軍布防圖,待清楚上麵紅點標注的許多營地後,不由更加為他們的前路堪憂。

他們已經明白,即便他們能夠東出武牢關,但要想擺脫叛軍勢力,還有很長一段險地要走。

因為在布防圖上顯示,尹子奇現在雖然坐鎮武牢關,但他已派手下大將令狐潮向東挺進河南道境,現在汴州與河南守軍對峙。

留給他們的生路,便隻有出了武牢關一路沿著黃河向東北方前進,最後到達靈昌,或能與靈昌太守、河南都指兵馬使吳王李邸率領的五萬吳王兵彙合。

也許在大敵當前的無奈環境下,吳王李邸或許不會追究他們一身罪責。

並且若能夠將三千戰馬帶給唐軍,勝負之數說不定便將立刻分曉。

但這將是一段長達千裏的征途,憑他們三百之數,又帶著三千戰馬,能不能活著闖出叛軍重重包圍都未可知。

場中諸人都是非凡之輩,但凝視著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標識,一時間也無計可施。

見戰陣經驗豐富如封常清,在此也一籌莫展,李鈺隻得停止思索,轉頭看著第五琦拿出的那塊羊皮信紙。

信紙雖是羊皮,但上麵卻是用鮮血寫著小楷,署名乃韓先生哥舒翰。

洋洋灑灑千餘字,將討逆盟的來龍去脈交代幹淨。

據哥舒翰信中所述,這討逆盟在安祿山攻陷洛陽時便已成立,組織者自是李唐叛臣、被委任為右相的前吏部侍郎、河南尹達奚珣。

討逆盟中,成員全是李唐舊臣,因為當時李隆基逃得倉皇,洛陽許多臣民還沒收到消息,安祿山率便已兵臨城下。

是時大唐承平日久,胡漢一家,民不知兵,什麼民族大義、忠烈不屈已經在人們心中漸漸淡忘,更少有動輒拋頭顱灑熱血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