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眾人都是行軍打仗的好手,對於軍陣製度各項都熟悉無比,經過簡單商議,他們將這三百人組成的軍隊號為龍影義軍。
雖未言明,但大家都清楚,這義軍之首自是李鈺。
隱龍之身,血影之主,立於亂世而匡扶正義。
隻是這所謂的正義,恐怕場中尚沒有一人能夠解釋清楚。
義軍之下,設兵馬大元帥一名,由李鈺擔著,左右元帥分別由封常清、徐慕白擔任,二人一主攻、一主守,正好發揮各自擅長。
元帥下有大將軍五名,分別是王北川、趙思哥、朱紅雪、陳伯龍、錢守忠。
再有將軍十名,以水明月、蘇雲菲、劉鋒、阿史那月等人領頭。
第五琦不通武藝,但卻精通情報、後勤軍需之道,因而任著軍師一職,地位僅次於封常清和徐慕白。
等到明確機製,三百之眾各有分配,一時間倒也似模像樣,號令倏然一通。
也就這半個時辰的工夫,西邊大道上從敵方陣營中緩緩馳出一騎,背上負著旗幟,卻是一名傳令兵使。
那兵使倒也膽大,一路緩行及至城下才勒住韁繩,朝城樓上吼道:“各位將軍,武勇王殿下有話要說,還請你們主事的出來敘話。”
李鈺現在被推為元帥,聞言踏步來到城垛,朗聲向下喊道:“不知孫孝哲有何話說?”
那兵使一看李鈺麵容,眼中神情微變,但還是沉聲道:“我家王爺說了,你們若將三千戰馬悉數歸還,並將隱龍奉上,城中人等可有一條生路。”
李鈺聞言嘿嘿一笑,隻見身後眾人也是麵有譏誚,回道:“如若不然呢?”
那兵使見到李鈺並不將他所說放在心裏,咬牙冷聲道:“如若不然,日落西山,便是城破之時,到時必讓此城雞犬不留。”
站在一側的趙思哥早已麵色陰沉如死水,聽到兵使此語,背上長弓隻是一眨眼間便到了手上。
長弓拉滿,還不待那兵使反應過來,便是流光一道,將他射落城下。
“射得好!”
眾人見趙思哥箭技如此了得,齊齊爆發一聲喝彩。
在那兵使落地的下一刻,便聽四處號角響起,震天動地的聲音席卷而來。
孫孝哲終於按捺不住,開始下令全體進攻。
一萬軍隊,兩裏距離,如果他們使用投石機、弩箭等重型攻城武器,估計這小小城池不到三個時辰便會被摧毀。
可惜他們一來追擊倉促,二來顧忌著城中三千戰馬的安危,因此才讓龍影義軍免除了被遠程武器轟成肉醬的可能。
徐慕白看著漫山遍野的軍隊逐漸縮小包圍圈,冷然對李鈺和封常清道:“這孫孝哲太也托大,隻想一萬兵馬將此城牢牢圍住,不給我們一絲突圍的機會。可他不會想到,他這樣拉長布防,隻要我們集中兵力攻其一處,必能輕鬆突圍而出。”
封常清看著四周形勢,點點頭,但馬上又搖了搖頭,道:“孫孝哲既是安祿山手下有數的虎將,這點行軍道理還是懂的。你看其實他雖漫山遍野將這城池圍困,但重心卻是在東西兩條要道上。因為即便我們突圍,也隻有這兩條道路可選,其餘都是崎嶇山路,並不利於大規模的騎兵突擊。要是我們沒了戰馬,想要從山道上突圍而出,那隻是癡心妄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