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孫孝哲的思量(1 / 2)

一陣沉默,孫孝哲見座下諸人都甚為恭服,他自覺起到了震懾作用,頓了頓,才又對令狐潮道:“令狐將軍,你且說說目下河北形勢如何?”

令狐潮聞言一愣,用衣袖揩揩額頭鮮血,抱拳諂笑稟道:“稟殿下,自尹將軍任征東元帥以來,史將軍的率領十萬大軍,連克河北諸郡縣。顏真卿那老兒所謂的十五萬義軍,原來都是些土雞瓦狗,根本不堪一擊,現下隻有平原、博平、清河三郡未克。但義軍已經人心惶惶,根本無力再組織有力的抵抗,城破之日也隻是早晚的事。”

孫孝哲聽令狐潮說完,麵上並無什麼喜色,冷冷道:“現在蔡將軍攻克西京,史將軍蕩平河北,隻有你們征東軍尚無寸功,晉王麵上很不好看啊。”

眾人聞言,麵上都有慚色,明白他說此話,應有另一番深遠的意味。

坐在這裏的,有燕軍將領李庭望、瞿伯玉、李懷仙等,也有李唐叛將令狐潮、張鳳、楊萬石等,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是堅定的站在晉王安慶緒這一邊。

這武勇王孫孝哲雖然一向很得安祿山器重,但他隻是安祿山義子,根本不可能參與奪嫡之爭。

所以,他也暗地裏堅定支持木訥寡言、較易糊弄的晉王安慶緒。

正因為他們已選好了隊伍,所以對當前燕軍各路形勢格外留心。

在當前的偽燕之中,大致可分三股勢力,一類是與安祿山同輩論交、一起反叛的重臣大將,如現在的征北元帥史思明、大將軍田承嗣等。

這些人隻聽命於安祿山,對於安慶緒、安慶恩等年輕後輩,一向不屑搭理,若是沒了安祿山,他們也是最有可能生出異心的一股勢力。;

二類便是征東元帥蔡希德、北平王李歸仁、西京留守張通儒等,這些人一向與晉王不睦,更看重德才兼備的五皇子安慶恩繼承安祿山的大統,因而也深受安祿山器重。

三類便是諸如他武勇王孫孝哲、征東元帥尹子奇、右羽林大將軍盧飛雪、禦史大夫嚴莊等人,全力支持晉王安慶緒接過權柄,以便到時他們更容易分取偽燕大權。

截止目前,這三股勢力中,若論軍功威望,自是第一類最為顯著,第二類因為剛克西京長安,在朝中也是一時無兩。

隻有安慶緒這一股勢力,尹子奇前日因與史思明不睦,才被安祿山調回武牢關,任為征東大元帥,籌備征伐河南道事宜。

而右羽林大將軍盧飛雪與禦史大夫嚴莊,也並未完成尋找隱龍、搜尋傳國玉璽的重任。

如此種種,讓安祿山對安慶緒愈發不滿,萌生了鏟除自己的親兒子安慶緒,為安慶恩繼承大統鋪平道路的心思。

正因為此,他和嚴莊、盧飛雪等安慶緒手下文臣武將才多番籌謀,以雷霆萬鈞的手段將安祿山刺殺。

隻是千算萬算,沒將李鈺這一群人的變數算在裏麵,不過也好,至少已經殺了安祿山,又從史朝義手中奪回了傳國玉璽,也算彌補了三千戰馬被阿史那承慶盜走、隱龍不見蹤影的損失。

當然,安祿山已死這等驚天信息他們自不可能向外透露。

除了李鈺、無心法師等寥寥幾人外,其餘知道的要麼是他們的心腹,要麼已經被滅了口。

因此,即便李鈺和無心法師四處傳播安祿山已死的訊息,隻要他們死不承認,並且偽裝安祿山尚在的樣子,憑安祿山終年不出臥房的習慣,也無人敢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