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載舟覆舟(1 / 2)

“謝謝活菩薩啊——“

“謝謝元帥活命之恩啊——”

“龍影義軍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

當壽張城裏麵黃肌瘦的老百姓從龍影義軍手裏接過一袋袋糧食時,許多人顫顫巍巍地捧著穀粒泣不成聲,更有許多老翁老嫗跪在地上對將士們磕頭,嘴裏說著感激的話兒。

李鈺看著一個個老百姓扛著糧食歡天喜地地往家趕,心中莫名的一酸,淚珠在眼眶裏打著轉兒。

根據確切統計,壽張城內本有百姓一千戶,男女老少共計八千多人,而多出來的五千戶共兩萬二千多人,實質上並不是壽張縣的,而是因為偽燕鎮北軍南下,從宿城、須昌以及濟州等周邊縣城逃難來到這裏的。

他們本是想借道鄆州,逃亡素有魚米之鄉的江淮一帶。在他們看來,現在天下到處都是紛飛戰火,隻有江淮一帶沒被波及,那裏也有多餘的糧食可以供養他們。

可惜兩條腿拖家帶口的,哪裏比得上燕軍的騎兵。

當他們行到壽張境內時,剛好燕軍已攻下壽張縣城,他們便被生生趕進了城內,估計燕軍想讓他們以後作戰爭的苦力,並補充折損的兵員。

隻是燕軍還沒來得及在壽張紮下根來,便被李鈺憑著三百騎兵和城中內應打得打敗,連守城的的將領趙洪也丟了小命,不得不說形勢變化之快,著實讓人難以想象。

等到三萬百姓按戶都領到了半個月的口糧後,府庫中本來可以支撐兩千多兵馬半年的糧食,已隻剩了不到一成。

如果沒有其他糧食來源,這一成糧食隻能支撐他們在這裏堅守半個月。

雖然知道形勢不容樂觀,但看到先前老百姓們領導糧食後的那份喜悅,還是讓李鈺和眾將領們心頭歡喜。

看完了開倉放糧的一幕後,眾將領回到了府衙所在。本是縣吏辦公的場所,現在已被龍影義軍征做了召集軍事會議的地方。

眾將圍坐一起,還回味著剛剛開倉放糧的一幕,現在他們要商量的,也就是決定著生死存亡的關鍵——物資怎麼解決的問題。

李鈺環目掃過雷雲、王北川、梁飛以及張同林等將,開口道:“壽張是鄆州唯一一個豐產水稻的縣,現在被賊軍搜刮一空,我們隻能想別的辦法了。幸好還有冬小麥和粟米,中秋一過便能豐收,雖然仍然需要向老百姓分發,但也算解了燃眉之急,各位不用太過擔憂。隻是壽張現在突然增加了這麼多人口,這點收成,恐怕還是杯水車薪啊,我們還得想想別的辦法。”

張同林和梁飛聞言,不禁互望一眼,還是張同林起身道:“末將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鈺張同林發言,將目光凝聚在他身上,笑著道:“張將軍不必顧忌,既然已是我們龍影義軍,便都是兄弟,沒什麼不可以講。你且但講無妨。”

張同林聽到李鈺這麼說,麵顯感激,抱拳道:“多謝元帥不棄。末將以為,既然壽張的難民原本是打算經鄆州向江淮逃難,我們現在不僅解救了他們,還給他們發了半個月的口糧。為免得他們成為我們以後的長期負擔,末將建議,我們不妨遵照他們先前計劃,讓他們繼續南下江淮。這樣既讓我們沒了糧草之虞,也沒有改變他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