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權欲似蜜糖,當安祿山在洛陽嚐過坐上龍椅的味道後,哪裏還舍得為李亨做了嫁衣裳,自己還得背上一個叛賊的名譽,即便李亨登上皇位後會暗中覬覦他豐厚的財帛、崇高的地位。所以,安祿山攻下洛陽後,便決定假戲真做,真正成為了反賊。不知我說得對不對?”
李鈺好整以暇地接過盧飛雪的話題,侃侃而談。對於此中關節,盧飛雪已經說得如此明白,他隻需微一動念便已想得透徹。
盧飛雪點點頭,沉聲道:“正是你說的那樣,安祿山攻下洛陽後,便馬不停蹄地催軍西進,妄圖衝過潼關,直抵西京長安,活捉大唐皇室。不過,即便到了這時,已經年邁昏聵的李隆基也相信安祿山已經反了,知道事情緊急,親自任命高仙芝、封常清為左右副元帥,自己擔任元帥,坐鎮京城,欲要將安祿山徹底撲滅。這樣,李隆基根本沒有想起還有他李亨這個皇子,李亨計劃之中的天下兵馬權也就成了一種奢望。
“其實,如果按照唐軍當時的戰鬥曆,守住潼關沒有絲毫問題,但要撲滅叛軍卻要花費一點功夫。何況李隆基選派的兩位名將都是喜歡穩紮穩打的作戰方式,並沒有打算立馬出兵交戰。這樣,兩軍僵持不下,李亨依舊不能打開局麵。但李亨浸淫權術鬥爭十餘年,哪裏摸不透自己老子企圖速戰速決、重回盛世巔峰的想法,於是發揮他三寸不爛之色的本事,向李隆基陳述高仙芝和封常清據險而守為貪生怕死、毫無上進,更發動他安插在李隆基身邊的秉筆太監邊守成在李隆基耳旁鼓噪,終於讓李隆基動了真怒,直接派邊令誠將高仙芝和封常清哢嚓了。
“高仙芝和封常清身死,但潼關還牢牢掌握在唐軍手中。李隆基也意識到潼關地勢的險要,於是啟用七十歲餘歲的老將哥舒翰東出潼關,消滅叛賊,奪回東都洛陽。”
李鈺聽到盧飛雪提到哥舒翰這個名字,不由自主在腦海裏勾勒出在東都洛陽見過幾麵的哥舒翰,緩緩道:“哥舒翰到了潼關,應該依舊沿用了高仙芝和封常清的策略,據險而守。但這樣的話,又讓李亨找不著機會,於是他故技重施,讓李隆基身邊的隨時在他耳旁吹風。終於,李隆基又派邊令誠前去慰問哥舒翰。哥舒翰不似高仙芝和封常清這種隻會打仗而不懂政治的人物,早已聞聽到風聲,也想明白了高仙芝和封常清為何而死的原因,於是在邊令誠還未到潼關,便主動率軍出擊,與安祿山的部隊展開一場大戰。
“可惜,哥舒翰畢竟年邁,倉促出軍的後果是,連續中了田承嗣的埋伏,十萬大軍能夠逃回潼關的不到一萬人。本來指望的一場大勝,換來的是一敗塗地的大敗,再聯係到邊令誠已經在來的路上了,哥舒翰和他的屬下終日惶惶,為了保住自己的項上人頭,最終隻得選擇了投降燕軍。說來不怕你們笑話,哥舒翰成名已久,也是個極好麵子的人,為了顯示自己的氣節,硬是和自己的部下演了一場被迫而降的假象。嗬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