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潛入敵營(1 / 2)

袁公壽與三千龍影軍在距離須昌城三十裏的山穀裏紮下營來,李鈺獨自一人趁著濃濃的夜色奔向須昌城。

對於他而言,三十裏路程隻是短短半柱香的功夫。

為了躲避賊軍可能安排在路上的斥候,一路上他盡撿不起眼的荒僻小道行進,雖然速度不比官道快捷,但大多都是抄的近路,並成功避開了敵人的斥候。

翻過一座不高不矮的山巒,李鈺便聽到隆隆的水聲響起,一條大河自山巒下流過。

大河對麵一裏外,一座火光閃耀的城池聳立,自然便是須昌城了。

寬達二十餘丈的河流從須昌城西麵自南向北奔湧而去,浩浩蕩蕩,水聲隆隆。

對於這條大河,李鈺也甚為熟悉,正是形成大野澤的那條大河。此河起自開封,東入渤海,大致走向沿著黃河,卻又比黃河小了許多。

從開封到大野澤段,名叫白溝,從大野澤入渤海段,喚作濟水。

東靠大山的須昌城有這樣一條大河流經此城,就有了便利的漕運,帶來了遠超鄆州其他縣城的繁榮,也才讓須昌成為了鄆州的府城。

濟水與須昌城之間的半裏空地,是一片土地肥沃的平原,此際平原上處處篝火燃燒,營帳林立,從北西南三麵團團將那模糊的須昌城包圍在垓心。

看那陣營中隨風飄揚的旗幟都是燕軍戰旗,李鈺自然知道須昌城外的這些軍隊便是從鄆城敗退的四萬燕軍。

一眼掃過整個戰場,此時萬籟靜謐,除了偶爾的馬嘶,並沒有想象中喊殺震天的景象。

李鈺再順目望向須昌,隻見六七丈高的城樓上,密布著熊熊燃燒的火把,火光搖曳,將筆直站立在城樓上的士卒鎧甲映照得閃閃發亮,看著軍容鼎盛,並不似經過了數十場鏖戰的疲憊模樣。

如此情狀,自然表明須昌城還牢牢控製在龍影軍的手中。

看到須昌無事,李鈺略微放下心來,再將目光凝聚在腳下這條奔騰的濟水。

濟水對岸的一裏平原,便是四萬賊軍的駐紮的營地。

此際,洶湧澎湃的濟水顯然成了他們的一道天然防線,根本不用修築防衛工事,隻需要派兵把守住上遊半裏處的那座石橋,便可確保即便有賊軍來援,也不至於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

李鈺此際有意向到敵營闖上一闖,探探虛實,最好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潛進須昌城與王北川、張同林、雷雲等龍影軍見上一麵,隻有知道了城內的虛實,才好決定他們下一步打算。

畢竟他現在率領的援軍不過三千人,而圍困須昌城的賊軍有四萬。以少勝多的戰役他已經打了不下三次,所謂三而竭,李鈺可不相信這樣的戰績還能屢次上演。

所以,他必須將敵我雙方的情況打探清楚。

他的雙目從沿著濟水的流向打量了一番,看著那座火把閃耀、人影綽綽的石橋,自然知道不可能瀟瀟灑灑地從橋上通過。

不過,對著如此波濤洶湧的濟水,或許別人無可奈何,但對於已深諳龜息大法的李鈺而言,不僅不是難事,反倒為他提供了天然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