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太白辭行(1 / 2)

熱鬧的臨淮,經過一日夜的喧鬧後,重又恢複了寧靜。

賀蘭進明是第二日晌午才從府上家丁哪裏得知,南霽雲離府時在他門上射了一支羽箭。

他看到射進燙金“賀”字隻餘了箭尾的長箭,一時怒不可遏,本想派幾個人去追擊南霽雲,卻被閭丘曉給阻止了。

按閭丘曉的說法,現在河南道情勢已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候,睢陽被尹子奇的六七萬大軍團團圍困,南霽雲想回到睢陽,恐怕已是不太可能了。這樣驍勇的悍將既然免不了一死,又何必讓他死在臨淮呢?

賀蘭進明想想也有道理,雖然並不想南霽雲重新回到張巡身邊,徒增了張巡的威望,但現在他領兵駐紮臨淮,隻對睢陽持觀望態度,想來張巡即使有通天之能,最終也隻能一敗塗地。

等到他們兩方打得兩敗俱傷之際,再領兵從臨淮北上,坐收那漁翁之利,豈不美哉?

賀蘭進明如是想著,嘴角不由漸漸露出笑意,著人將門匾上的箭矢取下,便在一眾仆人的伺候下回了內廳,去看那個被他安排在偏廳客房養傷的李白去了。

南霽雲強怒氣衝衝渾若沒事地闖出府去,賀蘭進明並未懷疑他是詐傷,反而覺得他豪勇非常,即便重傷之下,還能健步如飛、行動迅疾,想來必然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

幸好,詩酒劍仙李太白並未立即離開,而是拖著殘軀在賀蘭府上養傷。

這倒不是李白擔心就此離開賀蘭府會暴露他詐傷,而是現如今,他一時確實還沒想好去哪裏。

薛鏐走了,帶著一腔怒火返回江南永王麾下去了。

他之所以怒火衝天,一方麵是因為李白的臨陣變卦,另一方麵,卻是因為賀蘭進明對他的冷言冷語。

永王將反之心,明眼人一看就看出來了。賀蘭進明不傻,且地處臨淮,與長江下遊並無多少路途。

最近江南之事,的確有些暗流湧動。

先是被李璘受命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鎮江陵,招募數萬勇士為兵,任意補設郎官、禦史等官職

此刻,他手握四道重兵,疆土數千裏,以手下第一謀士薛鏐、長子襄城王李偒便相繼建言,建議李璘占據金陵,保有江東,像東晉王朝那樣占據一方。

那時,李璘便已經開始萌生了反意。

不過,當今皇上也不是吃素的,見到李璘手握重兵,屢次頒發旨意給他均無回應,便暗自作了防備,先設置淮南節度使,管轄廣陵等十二郡,任命高適為節度使,後又設置淮南西道節度使,管轄汝南等五郡,任命來瞋為節度使。讓他們二人與江東節度使韋陟共同對付李璘。

這些情況,身處臨淮的賀蘭進明自然看得清楚明白,同樣,他也看準了李璘必敗,所以當薛鏐勸說賀蘭進明與永王結盟之時,賀蘭進明卻是將他一頓臭罵,最後趕出了節度使府。

現在賀蘭進明很高興,因為聒噪的薛鏐走了,而詩詞歌賦以及武藝俱是一絕的李太白留下來了。

賀蘭進明愛好風雅,貪慕虛榮,李太白盛名在外,曾為太上皇當過翰林,現如今若能投在自己帳下,那該是一件多麼難以想象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