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棣王的恨(1 / 2)

在天弓趙思哥策馬疾行的當兒,李鈺等人已經從臨淮回到了梁山。

從宿預化整為零後,有的乘船沿泗水而上,過了下邳後,再轉陸路,繞過現在戰事緊急的徐州、睢陽,入微山湖,再經水路進入大野澤,雖然路途波折了些,耗時也較久,但終歸安全。

有的身輕體健的,並不走水路,而是騎馬北上,過沂州,轉兗州,最後也順利到了梁山。

總之,所有的人或快或慢,在半個月之後,已經全部聚集於梁山。

今天是龍影軍成立以來,最大的日子,因為那些潛逃海外的舊識也全部回來了,這裏麵,可是有著死而複生的名將封常清。

如此一個成名日久、威名赫赫的當世名將,聚集到梁山之上,對龍影軍那是一件多麼震撼的事情啊。

除了這封常清之外,滿場之中,還有身份更為特殊的一個人。

那人與李鈺並肩而坐,就在廳中上首,雖然雙眼已盲,身形枯瘦,但坐在那裏卻有一股天然的貴胄之氣。

這人,自然就是本該已經死去的棣王李琰了。

現在盧飛雪已經死了,龍影軍報了棣王的一生大仇,龍影軍有請,棣王李琰怎會不來?

被徐慕白從壺梯山千裏迢迢接來,恰入鄆州,剛剛返回的李鈺便率眾親自到了鄆城,迎接這個曾經的天潢貴胄上山。

雖然李琰早已被廢為庶人,又被關在鷹狗坊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但他以前畢竟領太原牧,任過太原以北諸軍節度大使,後來更為武威郡都督,經略節度河西、隴右等地,手下忠心的老將不少。

比如現在的陳伯龍,以及神弓殘營四小將,便都是追隨他左右的。

而如今同樣已本該是死人的封常清,雖然以前不曾在李琰麾下做事,但都是行伍中人,彼此十分了解熟悉。

可以說,即便棣王李琰身份不再,威望已逝,但還是有不可估量的號召力,至少,可以讓龍影軍更加名正言順一些。

隻是,李琰在上梁山的時候,便已經將先前對徐慕白說過的一番話重新對李鈺說了。

李鈺本有意將龍影軍元帥一職讓與他,但見他如此意思,也隻得作罷,更不可能打他的旗號為龍影軍正名了。

已經在這個紛亂的世界摸爬滾打大半年,又有前世的幾年政治曆練,李鈺哪裏不明白李琰的一番心意,他也是怕這一山不容二虎的尷尬局麵會給龍影軍帶來不利。

更何況,他自從被自己的父皇貶為庶人之後,便已經心灰意冷,自認如今這紛亂的天下與他毫無幹係,更不可能為此出頭。

另外,他在李隆基等一眾朝野內外,都已經是銷了號的死人了,如今再詐屍出世,到底對龍影軍會不會帶來好處尚未可知。

但要是隱於幕後,憑著以前的人脈為龍影軍招攬以前的舊部,或許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李琰不是蠢人,他沉寂這麼多年,想法哪裏還那般單純,以上種種,他都有所考慮,況且他曾經身為皇子,宮廷裏的爾虞我詐真的讓他厭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