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兩手抓(1 / 2)

“河北道麼?”

李鈺聽到趙思哥的話,不由喃喃重複道。

對於河北道的形勢,李鈺有水明月的秘諜傳遞信息,哪裏會不清楚呢?

大亂至今,史思明在河北連續攻陷了九門、槁城、趙郡常山等重鎮,可以說河北道諸郡大半已經被偽燕賊軍牢牢掌控。

當此之時,在靈武稱帝的李亨以自己的長子廣平王李俶為天下兵馬元帥,李泌為元帥府行軍長史,拜郭子儀、李光弼為同平章事,一路出井陘關,一路走太原,分兵東進,押往河北道,欲將偽燕賊軍的老巢連根拔起。

自己的老巢受到威脅,名義上還是以安祿山名義在統領叛軍的安慶緒仍舊坐鎮東都洛陽,以安祿山的名義讓史思明務必鎮守河北道。

其實,現在偽燕和官軍的主要戰場,不僅在河北道,還有已被偽燕占領的西京長安,也麵臨著卷土重來的官軍圍困。

率軍向長安進發的將領不是別人,乃是當世名臣房琯。

房琯原本被李隆基任命為憲部(即刑部)侍郎,後來叛軍進逼長安,李隆基拋下百官逃往蜀地。

房琯得知後,與張均、張垍兄弟連夜追趕。到達長安城南十數裏的山寺時,張均兄弟因家眷還留在城中,不肯繼續前行,隻有房琯獨自繼續追趕。

七月,房琯在普安郡追上李隆基,當日便被任命為文部(即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宰相。追隨李隆基到達成都後,又加銀青光祿大夫。

那時,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並遣使入蜀,通報李隆基。

李隆基無奈,隻有退位為太上皇,便命房琯與左相韋見素、門下侍郎崔渙前往靈武,正式冊封李亨為皇帝。

那時,房琯在順化郡拜見李亨,陳述李隆基讓位之意,並提及當前形勢,言辭慷慨。

李亨以房琯素有盛名,對他傾心相待。房琯也自負才華,以天下興複為己任,對行在政務進行決斷。

如今李亨便任命他為持節、招討西京兼防禦蒲潼兩關兵馬節度等使,讓他與郭子儀、李光弼等大將一同征討叛軍,並同意他自己選擇幕僚。

於是,房琯任命鄧景山、李揖、宋若思、賈至、魏少遊、劉秩等人為幕僚,李亨又命兵部尚書王思禮做他的副手,率十萬大軍征討西京長安。

房琯出兵後,將軍務全部委托給書生出身的李揖、劉秩,並將部隊分為三軍:楊希文率南軍,從宜壽進軍;劉悊率中軍,從武功進軍;李光進率北軍,從奉天進軍。房琯又以中軍、北軍為前鋒,率先抵達西京城外,如今已經是兩相對峙的階段。

嚴格意義上來說,現如今官軍主動出擊的,也就李光弼、郭子儀、房琯這三路兵馬,其餘各地的戰鬥,都隻是被動的防禦而已。

可以說,現如今官軍和叛軍之間,已經陷入了對峙的拉鋸戰,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或者誰能找到一個突破口。

很顯然,叛軍選擇的突破口,便是打通大運河,攻占江淮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