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起源甚早,可以一直追溯至上古時代,人們為了狩獵,經常必須要模仿鳥獸的叫聲來欺騙並引誘它們,或以恐嚇的吼叫聲驅趕圍獵野獸,以利捕之。
至於那時的“尋聲問路”,就是用不同的吼叫聲在山澗森林裏尋找、區分同伴,它也是人類最早的語言,但那時的“尋聲問路”隻是口技的前身,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技。
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298年的戰國時期就有《孟嚐君夜闖函穀關》的口技故事。
據史料記載,齊國孟嚐君田文因才能享譽六國,遭嫉妒,秦昭襄王準備殺害他。他讓門客學狗叫,盜得狐麵裘,賄賂寵妃,取得“通行證”;又讓門客學雞叫,使守關官吏打開城門,因而逃脫。
在大唐,更是有專門培養口技人才的社會組織,名叫“學像聲社”。
十分幸運的是,南七兒便曾在江湖闖蕩之時,遇到了“學相聲社”一名高人。那高人不僅能夠學得百禽聲音,甚至連所遇到的人聲,也能學得絲毫不差。
那高人見南七兒年紀小小,生得聰明伶俐,於是有意將一身所學傳給了她。
其實南七兒是海南自然門門主無崖子的關門弟子,有這樣厲害的門派和師父在,她哪裏會再投別的門派,因而並不答應拜那人為師。
那人已是垂垂老矣的年紀,手下弟子眾多,但無一能夠將他的口技本領學完,特別是對於他人聲音的模仿,無一人能夠學得。
他不想自己的一身本事帶進了棺材,所以即便南七兒不拜他為師,但還是將口技本領教給了她。
南七兒天性好動,對於稀奇古怪的事情尤為好奇。不然,她作為自然門老門主無崖子的關門弟子,隻要好好地在門中潛心學習,不出幾年,定然會學得一身高明本事,也不至於才學了絕世輕功就此止步了。
那時能夠不另拜師傅而學得稀奇的口技,她自然滿口答應。
不得不說,那口技高人的看人眼光的確十分獨到,南七兒果然是個學口技的天才。隻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竟然將他的一身本事學了個七七八八。
一俟學會了那高人的口技,南七兒便按捺不住好動的性子,拜別了那口技高人,一路走南闖北,繼續往紛亂的中原大地晃蕩而去。
此刻,南七兒就像一個老氣橫秋的教書先生,一板一眼地傳授給李鈺吸氣、呼氣、出聲的法門。
李鈺自詡不笨,但在南七兒麵前,卻似個笨學生,對於南七兒傳授的那些法門和理論知識,半晌也不能領會的清楚。
這不僅讓他想起前世曾經看過的電視劇《射雕英雄傳》裏的情節,老頑童周伯通自創的左右互搏術,笨的像頭牛的郭靖能夠輕易學會,而聰明絕頂的黃蓉卻無法領會。
李鈺現在,就是那聰明絕頂的黃蓉,雖然聰明絕頂,但卻學不會小七傳授的口技法門。
難怪小七會說,那口技高人收了徒眾無數,卻無一個能夠將他的本事學全,不是那些人太笨,而是對於口技這項主要靠意會的本領,的確沒什麼天賦。
一個時辰過去,李鈺才勉強掌握了一點發聲的竅門,氣得性子有些急躁的小七連連跺腳。
不過,李鈺卻是一副虛心求教的樣兒,眼巴巴地望著嘟著小嘴兒的小七,央求她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