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會產生光環效應,隻有讓人們對品牌產生聯想,產品才更容易被接受。”
——微軟營銷副總裁羅蘭德·漢森
為什麼可以賣這麼貴?
你是不是一個有身份的人?你的身份值多少錢?100元?1000元?還是10000元?——
記得我還在學校讀博士研究生的時候,有天晚上約了一位中學同學吃飯,她如約而至,提了個購物袋,一看就知道,下午去逛街采購了。
她比我早畢業,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聊最近的生活、工作、學習,聊到中途,無意中,我問她:“你逛街買了什麼衣服呢?”
“一條牛仔褲。”她回答說。
“在哪裏買的呢?”我一邊問,她一邊拿出來給我看。
“就在學校旁邊的仁和春天,前幾天才開業,正在打折搞促銷。”她向我解釋。
其實我知道,在成都,仁和春天算得上是高端人群消費之地了,眾多國際奢侈品品牌如GUCCI、CARTIER、BALLY等都在這裏雲集,截至2011年年底,已擁有15萬高端會員,其中鑽石會員(年消費額達到10萬元以上)就有7000多名。
“打折後幾百塊錢?”我很感興趣的繼續追問,因為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還在讀書期間,每個月的生活費不到1千元,用我購買能力來猜想頂多就三四百元吧。
她說:“打折後1998元。”
“啊!”我很驚訝,有些不相信,同時也開玩笑地說:“一條牛仔褲不至於這麼貴吧?那我得非常小心的還給你,免得弄壞了,我賠不起!”
“真是這個價格。”她給我講起她買這條件仔褲的理由,其中有兩點給我的印象很深。
她說:“這條褲子表麵上看和其他牛仔褲沒什麼區別,但無論穿多久,幾乎都不會怎麼變形。”“它還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品牌喲!”
事實上,當時我還很不理解,始終認為花接近2000元買條牛仔褲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根本就不值這個價錢。
但隨著後來對經濟學有更多了解後,才發現社會需求的多元化可能遠超過我們的想象。這個社會有人需要幾十塊的牛仔褲,有人需要幾千塊的牛仔褲……
經濟學本來是一門關於如何最大化利用資源的學科,簡單地講,就是兩個字——節約,怎樣用最少的資源去滿足人們最大的需求,不要產生浪費。但是,請大家注意!花1998元買條牛仔褲並不是浪費!購買奢侈品也不是浪費!
世界奢侈品協會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已達126億美元(不包括私人飛機、遊艇與豪華車),占據全球份額的28%,中國已成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家。
隨著近年來,中國人花費在奢侈品上的金額越來越多時,人們開始抨擊這種非理性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
其實不然,奢侈品原本並沒有錯!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位奢侈品大師曾說:“人們為什麼購買奢侈品?是因為它代表完美、夢想和成就!”
在經濟學上,隻要交易雙方是在公平和公正的環境中進行的交易都是對社會有價值的。可以試想,如果我想擁有那條1998元的牛仔褲,那麼我得付出1998元作為代價,為了獲得1998元貨幣,那我必須向這個社會貢獻價值1998元的勞動。這樣來看,我購買1998元牛仔褲的過程其實就是用1998元自己的勞動去交換另一個人的勞動,經濟社會也正是在這種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中不斷進步的。
不要忘了,那條牛仔褲1998元的售價中,不單單包括生產牛仔褲的有形價值,如布料、人工、物流等,更包括了一些無形的價值,如長年累積的品牌、別出新意的設計、接近完美的工藝……而後者才是1998元總額中的絕大部分,你買的不是牛仔褲,你買的是牛仔褲上看不到的東西。這就是你自己的“身份”,你能夠享用得起這麼昂貴的人類勞動,是因為你自己也貢獻了同等分量的勞動,是你自己對自己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