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消滅可怕的存貨(1 / 2)

“存貨的生命,如同菜架上的生菜一樣短暫。對於原料價格或信息價值很容易快速滑落的產業而言,最糟糕的情況便是擁有存貨。”——戴爾公司董事會主席邁克爾·戴爾

在傳統的企業經營觀點中,人們總是認為,一家企業要進行生產,必須得有自己的倉庫,用來儲存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同時,還可以用來暫時存放沒有銷售出去的商品。

庫存的拖累

無論是學者們在理論上進行分析,還是實踐者的工作體會,都發現企業的存貨往往耗費了企業大量的成本。比如,企業花費資金購買原材料,在原材料未被生產領用之前,實際上占用了企業的資金,在經濟學上,這部分由於未被用於他處,而產生了機會成本。同時由於這部分原材料的存在,還得專門用倉庫來保管,無論是自行修建,還是租入使用,倉庫也要耗費資金,除此之外,還要承擔原材料在保管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損失。

不僅如此,倘若產品生產出來後,還不能及時的賣出去,那麼企業還得產生保管成本和資金成本,包括與倉庫有關的成本、資金未能及時收回而占用的機會成本,以及產品因技術進步而出現貶值的風險等。

可以看到,存貨對企業的利潤來說,並不是什麼有利的東西,它們在以有形和無形的方式抵減企業的利潤。

美特斯邦威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在我國休閑品牌中曾一度處於領先地位,然而最近幾年,該公司一直受到存貨的困擾。

據有關機構分析,該公司存貨水平如此之高,原因在於近年來公司的過度擴張,為了追求規模效應而盲目擴大生產批量,再加之金融危機後,人們的消費能力在短期內尚未迅速增長。過高的庫存拖累了發展,公司不得不通過延長收款期的方式銷售,這便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同時,打折頻率也逐漸提高,幅度也進一步加大,這又降低了產品的檔次。

不難看出,美特斯邦威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受到庫存的拖累,導致企業的利潤和現金流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零庫存的成功運用

隨著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因存貨而支出的成本則逐漸成為了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為此,物流專家們提出了“零庫存”的概念,並在多家全球著名的企業中得到了運用。

戴爾公司(Dell)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朗德羅克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於1984年由邁克爾·戴爾創立,他也是該公司現任的首席執行官。

戴爾可謂是“零庫存”理論運用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據估計,21世紀初期,戴爾公司的庫存量相當於5天的出貨量,一般PC機廠商的庫存時間為2個月,而中國IT巨頭聯想集團是30天,這樣的直接經濟效益便是戴爾擁有3%的物料成本優勢,反映到產品價格上就是2%或3%的優勢。

這都是因為戴爾公司采用了“零庫存”的管理模式。多年來,戴爾公司之所以一直保持低水平的庫存,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經曆過慘痛教訓後才悟出的道理。

在公司剛成立4年多後就成功上市,第一期就募集到了3000萬美元,這對於當時的戴爾公司來說已經是一筆天文數字的金額了,管理層也似乎被勝利衝昏了頭,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公司確定快速擴張,並購買了大量的儲存器,以備進行規模生產。但誰也沒有想到,這些儲存器到後來成為了公司發展最大的障礙。因為電子行業更新換代的速度超過了很多傳統行業,前期儲備的儲存器還沒有等到組裝成產品,更高等級的儲存器就已經麵世了。如果將其繼續組裝成型,該產品也屬於快被淘汰的型號;如果不組裝,那麼這些儲存器也隻能低價虧本變現。就這樣,戴爾公司陷入了嚴重的存貨困局。

從此,該公司痛定思痛,積極推行“零庫存”管理。一方麵,與傳統生產性不同,戴爾公司並不預先生產過多的產品以備市場所需,而是采用訂單方式,當客戶下達訂單後,再組織生產和裝配,一旦生產完畢隨即發貨給客戶,這便省去了大部分產成品倉庫成本;另一方麵,該公司也不提前采購過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而是等到客戶下完訂單後,再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如尺寸、顏色、型號等),立即通知上遊供應商在短時間內(如幾個小時內)配送原材料和零部件,而戴爾公司主要隻負責在廠內完成組裝,這便省去了大部分原材料倉庫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