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道德(1)(1 / 3)

這裏選擇道德這個概念是基於下麵的考慮:第一,一個社會道德潰敗的時候,公平和正義自然得不到伸張。今天,打工群體社會和經濟地位低下和社會道德潰敗直接相關。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進而謀求打工群體的公平合理的社會和經濟地位需要依靠打工者自身,因此非常有必要了解打工者對道德的看法和他/她們自身的道德水平;第二,不是所有道德規範都會用法律來規範,但是道德是社會公平和社會進步的終極締造者。無論社會製度、黨派言論如何利用和扭曲道德,隻要人性存在道德就存在。人類社會的進步的過程就是道德越來越人性化和民眾化的過程、就是人民的道德逐漸被法律所保護的過程、就是人們不僅用道德去衡量他人也同時主動來要求自己的過程。所以,我認為討論道德問題可以促進我們對很多其他關鍵問題的討論,包括前麵討論的公平和自由的問題;第三,由於很多道德宣傳被政治化、被利用了,所以在社會上尤其在年輕人中間有一種對“道德用語”的反感,但是這不等於年輕人真的不講道德,所以,我感覺我們有必要在新時期用非說教式的方式來對道德問題進行討論。

維基百科對道德的定義157是這樣的:“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隻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係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係,有些時代又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人類的道德有共通性。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準也常常有所差異。”

為了更清楚地分析問題,這裏把道德分成了三個層次:

*第一道德:每個人都有爭取生存和勞動的權力,這本身就是一種道德。

*第二道德:不因為實現個人的發展和追求而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

*第三道德:承擔社會責任。

可以這樣從上麵三個層次來分析打工群體的狀況,從第一道德來講,打工者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是他/她們的生存權利,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從第二道德來講,打工者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是在為社會做貢獻,並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既得利益者不應該為了謀求自身的利益而損害打工者的利益;從第三道德來講,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是國家、政府和全體人民的社會責任。

提倡道德也是我們黨和政府的主張。2011年溫家寶總理展開了一係列的網友對話158,在談到房價問題的時候,總理說:“在這裏我也想說一點對房地產商的話,我沒有調查你們每一個房地產商的利潤,但是我認為房地產商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你們應該對社會盡到應有的責任。你們的身上也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2009年2月,溫家寶總理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的時候,更是強調了道德的問題。溫家寶總理指出159:道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陽光還要燦爛。真正的經濟學理論,決不會同最高的倫理道德準則產生衝突。經濟學說應該代表公正和誠信,平等地促進所有人,包括最弱勢人群的福祉。

在和工友交流的過程中,我往往使用良心這個詞,而較少使用道德,因為良心更通俗和口語化。良心是自己內心深處本能的對是非的判斷。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我的良心告訴我……”指的就是這個意思。良心和道德有很多重疊,但是它們也有不同。道德觀念會更多的結合社會化的東西,而良心更本能一些。這裏我們不去深究概念了。

一、工友對道德和良心的看法

“到底什麼是良心呀?”-和工友葉子聊天

2011年6月1日,在蘇州訪談了工友葉子(簡介同前)。下麵是我們的對話:

問:你覺得咱們這個社會那些老板或者是工友之間,大家還會按照良心做事嗎?

答:這個年頭怎麼會談良心,現在這種市場經濟每個人頭腦都發熱,都是想去賺大錢的。我覺得你要是問我,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關於良心的問題了。

問:你很有良心嗎?

答:什麼叫良心?我真的不知道。

問:你有沒有良心,你自己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