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泰山站(1 / 2)

人類距今為止采集到最深的冰芯,是俄羅斯科學家經過整整十年的時間,鑽出來長達三千六百二十三米的冰芯,要知道按照之前的說法,那塊冰實際上來自於四十二萬年以前。

那時候,智人還沒有形成呢。

當然,這種事情我國也不會甘為人後,而且昆侖站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位於南極最高點,所以我國一直計劃著鑽取一根超過三千米的冰芯!

而現在鑽取的冰芯,正是為之後的大動作做基礎。

有點意思。

老趙院士嗬嗬一笑道:“秦雪萌,怎麼來的這麼晚,是不是在路上耽擱了……”

秦雪萌臉一紅,不知道該說什麼。

餘鋒趕緊替她圓場,說是遇到了一些小插曲,責任在自己,他可不想把跟日本捕鯨船那麼誇張的事件宣揚出來,畢竟自己可是公眾人物,太麻煩了總歸不好。

秦雪萌撓撓頭,不好意思的笑了。

當然,這裏也隻是一個落腳之處,他們的目的地,還是昆侖站,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然而在南極,如果不到昆侖站,那整個過程都是不完美的。

老趙院士親自駕車,載著秦雪萌,餘鋒,還有一些隨戚宏運來的物資,準備運往昆侖站。

一路上,老趙院士依舊不嫌嘮叨的介紹著,似乎想一次性把南極的知識全部惡補一遍。

餘鋒則是靠在雪地車的窗戶上,看著南極風景,聽著老趙院士進行介紹,現在他普及的都是關於泰山站的知識,而泰山站作為最新建造的科考站,在某種意義上說,擁有著最先進的技術。

雪地車看上去像是拖拉機,估計原理也是相仿,一些物資就托在後麵的雪橇上,由前麵的雪地車拉著……

南極固然神秘,但是反而輕鬆。

因為不需要麵對爾虞我詐的人類,隻是環境而已。

說起泰山站還有一個趣事,那就是為啥叫泰山站呢?

很簡單,因為之前對於昆侖站取名的時候,泰山站排名第二名,所以這個新的站點直接命名為泰山站了。泰山站形狀如同燈籠一般,由一些鋼柱支撐,模仿了祖國西南的吊腳樓!

他是在二零一四年建造完畢的。

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名字,因為上學的時候課本上是沒有的。

泰山站的建築過程有點像是拚接大號的樂高積木,每個部件都事先編好了號碼,每個部件都有專人負責,在運到南極之前,工人們需要再國內進行一遍一遍的排練。

將這些部件拚裝起起來。

然後再拆卸開。

然後再拚起來,再拆,如此往複,隻等熟練。

然後……

有意思的事情來了,他們把自己負責的那一部分進行打包,等到物料和人員來到相關位置之後,直接開包,開始拚插組合,最後把各自負責的安裝在了一起。

一座高樓大廈就這麼建成了。

簡直無敵。

當然,因為自然條件極為惡劣,所以在內陸地區工作的時間特別有限,然而這個大燈籠卻創造了世界紀錄,隻用了五十多天就搭建完畢,再一次證明國人的效率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