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巴菲特的股票投資理念(1)(2 / 3)

巴菲特的投資之所以獲得成功,就是因為他能從一個普通的股票投資者一直發展到了現在這樣的規模。人們總是想從他那裏得到一些特別的訣竅,而實際上,他是一位非常傳統、理性的投資者。當他相信某一支股票的時候,並不強求急於在市場上吸納來證明自己的判斷正確:他喜歡投資於他能夠理解,而且不會發生太大變化的業務。正是技術領域的快速變化使他遠離這一領域,因為他覺得無法確定一家高科技公司10年後會產生多少現金流。

雖然說炒股票而賺錢的大有人在,但巴菲特依然嚴格遵循著投資於業務而非股票的哲學。他認為,適當的氣質加上適當的知識思辯結構,行為就不會違背理性,因而也就會具備不受群眾影響,不怕股價下跌的能力。巴菲特相信投資的不二法門是在價錢好的時候,買入業績出色的公司的股票,然後能持多久就持多久,隻要這些公司保持著良好的業績,就不要把它們放出去。簡而言之,投資是要使資本向經營得更好的公司流動。而不是要通過短期內股票差價的變動來使自己獲利。他曾對《福布斯》說:”我是一個好的投資人,因為我是一個生意人;我是一個好的生意人,因為我是一個投資人。”

巴菲特從來不把眼睛緊盯在公司的股價上,有些時候,他甚至不清楚一些股票的價位。他的目的是要選擇質地優良的公司,而不單純是選擇股票那麼簡單。

巴菲特的成功經驗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在我國的股市上,投資者投資股票時,一定要避免選擇那些管理落後、業務特征模糊,不具有競爭優勢的公司,而應該選擇那些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有明顯優勢和潛力的公司。如此才能達到投資製勝的目的。

巴菲特的簡單有效的分析模式

巴菲特是當代股市最偉大的投資者,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讀一下有關巴菲特的書籍,從中你會獲得許多有益的教誨。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極其簡單,不用學習電腦方程式。也不用去看一些複雜的圖表分析,簡簡單單就能掌握。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比起隨機漫步、有效市場假說以及資本資產定價理論,要簡單得多。但簡單的東西不一定不深刻。在不少人那裏,巴菲特就等於績優加長線。其實,事情遠非這麼簡單。這裏所說的簡單是有利於了解。

沃倫·巴菲特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1956年他將100美元投入股市,40年間創造了超過了200億美元的財富,不僅在投資領域成為無人能比的美國首富,而且成為了美國股市的領袖,被美國著名的基金經理人彼得·巴菲特譽為“曆史上最優秀投資者”,使全球各地的股票投資者都熱衷於巴菲特投資方法和理念。

巴菲特認為,“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取決於企業的實質價值,和支付一個合理劃算的交易價格。我不在意最近或未來一段時間股市將會如何運作。”巴菲特這樣強調說,並在1988年和1989年間購買了10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可口可樂股票在過去的60年間陸續上漲了500倍。巴菲特僅靠持有可口可樂股票的3年中便使手中的錢翻了4倍,他還計劃在未來的時間內賺更多的錢。巴菲特運用簡單而有效的分析模式就取得無比的成績,他所堅守的這個分析模式也是基於一般人都能理解的各種認識。他認為,選擇一個企業的股票來投資,要看該企業是否簡單且易於了解?是否有穩定的經營史?長期的發展是否看好?經營階層是否理性?對股東是否坦白?是不是能夠緊隨市場的腳步走?獲利情況是否夠好?能為股東創造多少利潤?若要投資該企業有多少實質價值?能否在市場低於實質價值時買進?

凡此種種,多數人可能都會視為理所當然。然而一旦投資股票時,大多數人就會忽略這些,隻在意短期的股價變動、資金的聚散、人氣的起伏,以及種種技術指標的分析,情緒也隨時之上下波動,這樣就不易做到理性的判斷。他說:股票市場隻是方便股東轉換股權,但是由於現代化的股市運作,買賣股票賺取價差反而成為投資股權的重要目的,持久擁有股權等待分配股利則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多數人投資股市,並沒有一個具體的,長遠的打算,隻是抱著賺一筆是一筆的投機心理,不停地變換手中的股票,像這種目光短淺的投資者,是不可能在股市上長久立足的,最終將會被股市大潮所淹沒。

忠告9:隻有放長線才能釣到大魚

巴菲特的長線投資術

巴菲特認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一生不必做許多投資決定,隻要做幾次對的就行了。”巴菲特常常自嘲自己是個“又懶、又笨”的人,這麼多年來,他選股和買股的動作不多,賣股的動作更少,40年的投資生涯,他隻做過12個正確的投資決策,但這已足夠讓他成為最偉大的投資者了。

巴菲持的投資奇才從小就顯露出來了。在11歲時他便開始投資,用積存下來的零用錢買了3股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不久股價升了,他急忙拋出,賺了5美元。但該股並末停漲,繼續狂升,使巴菲特後悔不已。這次深刻的教訓讓巴菲特明白,投資者如果對某隻股票有信心,不管買後是漲還是跌,都要堅持到底,選擇長線投資。這個信條成為日後巴菲特的絕技之一。從此巴菲特隻要買進股票,就嚴格依照這個投資信條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