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氣吞日(1 / 3)

伴著陣陣佛音,還有些許燃之未盡的餘香,一排祥和之氣。佛門講究清修,雖遠赴若祗霞山,梵若寺眾僧還是未曾放下功課,研讀經文,誦經念佛,以示禮佛之誠心,以銷無妄之災劫。

“呼”一陣勁風拂麵而來,起風了?不是,隻見一個黑影躍身跳下,步伐極是淩厲,幾步邊來到一間房舍門前。那黑影豎起耳朵,傾聽房內動靜,眼尖四下無人,躡手躡腳地撬開那間房舍的門來,手法極輕,一點動靜都沒有發出來,看來已是操練無數,早就熟稔得很了。“嗖”的一聲,躥進那間房舍裏,再悄悄把門掩上。房門緊閉,看不見他在裏麵作甚,裏麵也沒有傳出任何聲響來,約莫半盞茶的功夫,那黑影探出頭來,又是一陣打量,發現沒有任何異常時。跳出房門,再次輕輕合上房門。縱身躍上房頂,身子一晃,再也沒有蹤影了。黑影前後所花費的時辰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如此迅捷,也是驚人了。

梵若寺眾僧還是頌出佛號,這庭院還是和原來無異,那黑影似乎沒有來過,不著半點痕跡!

人境史上規模最大、涉及最廣,關注程度最高的會武比試即將拉開序幕,三宗各路人馬紛紛秣馬厲兵,準備妥當。新人之間,相互較量,隻為能在三宗會武上大放異彩,先聲奪人,能成就不世之功。為師門助威,其餘散修門派也是作壁上觀,各懷心事,他們確是輕鬆得多。三宗的人在那“掐架”,自己隻是應邀前來觀禮的,稍有齷齪者,就是來看戲的。他們打他們的,我們看我們的,井水不犯河水,他們樂得掐架,自己恣意觀賞,權且解悶。

三宗會武的規矩是由氣宗、梵若寺、劍脈各自派出四位候選者,從修為著重考察他們的功力,當屆的主持方可再增選一位直接晉級,其餘一十二位,便要兩兩分組,比試高低。每組再晉一位,分由三宗選派修為高深之前輩(一般由散修高人賜教,三宗之人為輔),分別指點一二,以甄優劣(依例同門需回避)。最後再晉出兩位,參與三甲之爭,爭奪天地人三榜,分別授予“天樞”、“地衡”、“人和”稱謂。

天地人三榜,隻不過是區區六個字,卻承載了多少少年的夢想,又寄托了三宗多少心力。每一屆的三宗會武都是甚囂塵上,雖說是點到即止,但是為了爭個高下。大家無不是出盡全力,這一來二去,難免收功不慎,誤傷之事,時有發生。大家全然不計後果,隻為爭奪寫個名次和位置,把先祖的一片好意當成了名利的角逐。道家修道,佛門禮佛,但一旦踏上這個會武場地,便再也沒有了道義、佛理,有的隻是勝敗、榮辱而已。功利彼時被放大至若幹倍,超出了人們的心,超出了他們的控製了。

有時候,修行是一件艱難之事,有時候,修行又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放下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即便是修行了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人物,在一些事、一些物麵前,還是不能放下,而是選擇去追逐,那麼一身修行自然廢了。修行最大的障礙和敵人就是自己,就是自己那顆貪婪無止的心,那顆蠢蠢欲動的心。道家入門之基,在於修氣、馭氣,最後上層功法,才是修心,心神合一,才是天地無極之道,才是成仙之道矣。隻是,能領會這層的人,人境板著手指,也數的出來。

少年們為了一張榜單,為了區區“六字”所謂虛榮,爭個頭破血流,實在有違先祖遺訓。梵若寺上任主持在圓寂之前,就曾提名廢止“三宗會武”,但奈何其影響太過廣大,受眾太過寬泛,隻能作罷。此事乃引為憾事,高僧坐化飛升之際,仍是耿耿於懷,佛雲:我不入地域誰入地域。高僧留下佛偈:憾、憾、憾!本來佛門高僧坐化,所留舍利子應有九九八十一枚,且成五彩斑斕之色,那位高僧坐化,,僅餘一十三枚舍利子,此事梵若寺秘而不宣,以防辱及門庭,毀壞清譽。此事之後,念空大師開始坐禪閉關,對外界俗世也淡薄許多,本來他不想來參加此屆“三宗會武”,隻是實在有緊要的事情,要與氣宗正一子商榷,無奈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