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氣宗和劍脈,梵若寺的僧人們,似乎要看淡許多,在梵若寺僧眾居住的廂房裏,總是傳來聲聲佛號,還有整齊劃一的木魚聲和法器的聲音。給這藥火味濃重的若祗霞山降下了一場清雨,讓人身心愉悅,好不暢快。眾人隻道梵若寺的和尚天天念,日日吵,但此刻聞之,猶如仙樂一般,方才隻道妙用。
若祗霞山,天門首座院,正殿內。
不平子好不容易有一日浮閑,這些日子以來,可把自己忙壞了,為了三宗會武這檔子事,自己可沒少忙活。關鍵這是一樁吃力不討好的買賣,既要順了劍脈和梵若寺的意,又不能失了氣宗的麵子,還有理會到人境同道的感受,可把不平子憋壞了。不平子吩咐下去了,沒有天大的事情,不許來打攪自己,這一日,是屬於自己的,他要辦一些私事。
不平子拿出一套茶具來,樣式極為精美,雕工極佳,看來,不平子喜愛泡茶,這屬於不平子的私密,一直未對外宣揚。氣宗講究修仙之氣,對於這些凡世的玩意,似乎不太看重。但不平子在入得氣宗之前,就是喜茶、好茶之人,雖然入得道門,即便身居如此高位,擁有不凡的修為,不平子還是忘不了這香茶撲鼻的香氣和入口的絕妙感受,這無疑於吞下了幾十顆仙丹,此間的感覺,尤勝於彼。不平子喜歡看著茶葉在茶盞裏漂浮上下的樣子,不平子總是有所思,他一直認為茶道即仙道,研茶即修仙,這兩者不是衝突,反而是相輔相成的。
在茶道一途,不平子絕對是人境的佼佼者,堪稱大宗師。人境的絕妙好茶,十有八九皆在不平子的手中,他別無他好,獨獨嗜茶。氣宗執教正一子也用“執念太深”告誡這位同門師弟,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不平子表麵許諾,不再擺弄這些茶具玩意,但事後,一轉身,不平子仍是重操起來,而且還鑽得更深了。正一子也無奈了,隻要不礙氣宗的庶務,正一子也就聽之任之了。都是百來歲的人,正一子實在想不通,為什麼堂堂氣宗的庶務長老,人境聲望顯著的不平子道人,居然喜歡如此粗淺的玩意兒,正一子百思不得其解。
不平子提起九龍駕雲壺,此壺可不簡單,段老道的沅真壺能提升修為,這九龍駕雲壺沒這本事。但九龍駕雲壺乃是泡茶之良器,相傳為茶仙徐良所鑄,不知為何材質。不平子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收羅得來,此壺有一妙處,以道家真氣驅之,水才沸騰,即便是尋常溪水,也能變為泡茶之良泉,溫不高不低,恰恰正好。而且茶水放入此壺,萬年不竭,千年不餿,一開始是什麼味道,過後,還是原味如初。不平子得到後,視之珍寶,輕易不肯示人,除了正一子和其餘三門首座之外,尋常弟子還沒有見過這九龍駕雲壺呢!
“茶來。”
不平子輕喝一聲,放在遠處茶罐裏的茶葉自動飄了過來,徐徐落在茶盞裏,壺不是凡物,茶葉自然也不差。此茶不平子采至氣源嗨齊瓊崖邊,那裏的茶屬野茶,吸收天地靈氣,聚集山川百彙精髓,乃是茶中上品,而且長在崖邊,采摘不易。尋常人尋也尋不到,以不平子之威,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采得的,此茶乃野茶,本沒有名,不平子謂之“天上仙”,寓意天上仙人才能喝到的茶,以示鄭重。
“壺起。”
九龍駕雲壺從半空吊起,壺嘴歪斜,從嘴裏“汩汩”倒出早已被不平子用真氣驅過的沸騰之水,然後倒入茶盞中,“吱吱”幾聲,便有一股清香沁出,而且伴著一股幽綠之氣嫋嫋升起,這就是天上仙的香味了。不平子滿意地吸了一口,這茶還沒到肚子了,味道已經深入腦髓了,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不平子癡迷茶道的原因了。縱使你學究天人,修為比天高,你在這小小一盞茶麵前,你就是茶得俘虜而已。此時的不平子,哪裏是氣宗庶務長老兼天門首座呢,分明就是個茶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