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總在變化當中,領導者麵臨迅捷變化的局勢,必須反應敏銳,應對得當。天下並沒有一招以不變應萬變的領導絕學,大多數的情況下,需要領導人以高度的靈活性把事情處理圓滿。有時空道理怎麼講都可以,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天下沒有人隻有優點而沒有弱點,隻要是有弱點的人,無論他多麼強大,你也能把他打敗。
齊景公手下有三個勇士: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捷。這三個結拜為兄弟,經常對大臣無禮。大臣晏嬰知道這樣下去,肯定會出問題,就一直找機會要除掉-逡E人。有一天,晏子從他們身旁經過時,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這三個人卻不起來,對晏子非常失禮。晏子極為生氣,便去進見景公,說:“我聽說,賢能的君王蓄養的勇士,可以禁止暴亂,上麵讚揚他們的功勞,下麵佩服他們的勇氣,所以使他們有尊貴的地位,優厚的奉祿。而現在君王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之禮,對下也不講究長幼之倫,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能威懾敵人,不如趕快除掉他們。”景公說:“這三個人力氣大,與他們硬拚,恐怕拚不過他們,暗中刺殺又刺不中。”晏子說:“這些人雖然力大好鬥,不懼強敵,但不講究長幼之禮。”
有一天,魯昭公到了齊國,齊景公設宴招待,晏子陪坐,田開疆等三人帶劍站在台下,洋洋自得,目中無人。
酒喝到一半,齊景公對魯昭公說:“我園子裏種了一棵桃子,長了30多年了,就是隻開花不結果,恰好今年結了幾顆果子,我想請您品嚐品嚐。”魯昭公聽了很高興,齊景公就讓晏子去摘桃,一會兒工夫,侍者端著盤子走了上來。盤子上放著六個大如碗、香氣撲鼻的桃子,晏子說:“還有三、四個沒熟,我就先摘了這幾個熟的。”
首先,晏子祝辭,魯昭公和齊景公各喝一杯酒,吃了一個桃子。接著齊景公說:“這桃子十分難得,叔孫大夫和晏嬰大夫,都是很有賢名的人,對國家又有功勞,應當各吃一個。”這倆人一聽,趕緊走上前拜謝。
吃了桃子,晏子說:“還有兩個桃子,主公可以讓大臣們說說自己的功勞,找出兩個功勞大的,吃了這兩個桃子。”齊景公認為這主意不錯,就同意了。
公孫捷第一個走上台說:“當年我跟主公去打獵,赤手打死了一隻猛虎,救了主公一命,這功勞大不大?”晏子連忙說:“這個功勞很大,可以喝一杯酒,吃個桃子。”
古冶子一看,跳出來說:“殺個老虎算什麼,我曾經殺了黃河裏一個大黿,救了主公一命,你說我該不該吃個桃子?”齊景公說:“當時若不是古將軍,我早已葬身黿腹了,古將軍蓋世奇功,飲酒吃桃,沒什麼問題。”晏子一聽,趕緊給古冶子倒酒遞桃。
這時,隻見田開疆站在台下說:“我曾經南征北戰,殺敵無數,使諸侯震驚,推舉主公為盟主,這個功勞不知大不大?”晏子連忙說:“田大將軍的功勞比公孫將軍和古將軍大十倍,隻是桃子已經沒有了,請大王賜給他一杯酒,等明年桃熟後再給將軍桃子。”齊景公同意了。
田開疆一聽,熱血上衝,說:“我功勞最大卻吃不上桃子,反而在兩位國君麵前受這種侮辱,我還有什麼臉麵活在世上?”說完就拔劍自殺了。公孫捷大吃一驚,持劍說:“我功勞小吃了桃,田君功勞大反而吃不上桃子,他死了,我又有什麼臉麵活在世上?”說完也自殺了。古冶子大聲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他倆都死了,我活看也沒什麼意思。”也拔劍自殺了。
於是,齊景公命人以勇士之禮,厚葬了三人,晏子就這樣巧妙地用計謀,消除了齊國即將發生的內亂。
義,本來是好的,但在這三位尚義的勇士身上卻成了致命的缺陷,也就成了晏嬰這樣的智者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智慧方圓]如果領導者的思維方法都是沿著既成的模式和程序而進行思維活動,那就等於把自己的思維限製在狹小的天地裏,抑製了自由創造的生機,使之缺乏創造性和靈活性,這與領導者所而臨的時代使命是不適應的,因此,我們在改造常規思維(而不是拋棄)的同時,必須學會非常規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