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就明白了。葉白芷比葉白芍大好幾歲,看上她的,大多數家裏的孩子也跟她差不多大,所以她們的娘或者親戚應該年歲也差不多。不過,葉白芨今年也才十三歲吧,就有開始相看了——誰說鄉下成親晚來著?
院子裏一會兒就圍了好幾個圈,各個談論著自己關心的話題,沒人注意吳玲玉,她也樂得輕鬆,到處溜達著聽別人說什麼,很快就把問題搞清楚了。又轉了一圈,覺得不能打聽出什麼消息了,才晃悠悠的往齊家跑。
趙暘銘回來的時候,珍兒正在聽吳玲玉手舞足蹈的講葉家的事。
“東家,暘銘回來了。”方海照例在院子裏說話。這是簡月娘說的,既然內院外院已經分出來了,那就得把規矩做出來。珍兒身邊沒有丫鬟,唯一一個吳玲玉也沒個丫鬟的自覺,所以每次都是方海來回前後院回話。不過月娘不準他進屋,他每次都是在院子裏回話。
“走,我們去葉家看看。”珍兒一聽東西回來了,高興的拉著吳玲玉往外走。
吳玲玉今天已經去過了,除了人多以外,她也沒別的感受,遂擺擺手,道:“沒什麼好看的,我不去,我要去跟方海一起做晚飯。”
“就知道吃!”珍兒點了她一下,自己走了。
說到吃,吳玲玉來了興致,忙跑到院子裏,喊道:“方海,晚上做什麼吃的?”方海聽的腳步一頓,回過頭來把家裏的食材說了,詢問的看著她。
吳玲玉果然就著有限的食材,發揮無限的想象,提出各種折騰人的要求。兩人一路慢慢走著,珍兒早就跑到前院去了。
書房的桌上,放著一個布包,趙暘銘正坐在椅子上,手裏拿著張紙,認真看著。
珍兒拿起墨,認真的看著,果然是上好的徽墨,色澤黑潤、堅而有光。
趙暘銘看珍兒的臉色,就知道她很滿意,不過還是開口解釋道:“一般遇到這樣的喜事,大多會送些禮品墨。”見珍兒目露疑惑,他解釋道:“禮品墨的包裝精美,但是在選煙用料上並不很講究,實用價值、質量一般遜於其他類墨。我看藺家家境一般,送那樣外表好看的墨,還不如送些實用性強的東西,就自作主張買了上好的徽墨。”
珍兒沒想到他想的倒挺仔細,讚道:“你想得很周到,東西也買的很好。前些時候趙管事常跟我誇你,我還不信,沒想到你進步真的挺快的。”
趙管事誇他這事他知道,不過,她剛剛也是在誇他嗎?
趙暘銘愣了一會兒,還沒想明白剛剛那一瞬間覺得有根羽毛落在他心上那癢的一下是為什麼,就見珍兒已經一蹦一跳的跑出門了。
到了晚上,葉家還很熱鬧,很多來湊熱鬧的人都走了,村長、裏正他們卻留下來吃晚飯。
珍兒進了院子,看到堂屋裏坐了不少人,直接拐了個彎去了庖下。毛氏、孫氏她們都在,就連蔣氏也是一臉討好的笑著坐在一邊,時不時的說些恭維毛氏的話。要是平時毛氏理都不理她,不過今兒她心情好,有時候還應和蔣氏兩句。
“珍兒來了?吃了沒有?”孫氏看到珍兒進屋,放下手裏的碗,站起來問道。
“珍兒姑姑!”小茵陳正由胡氏喂飯,小嘴吃的鼓鼓的,看到珍兒她馬上高聲叫道。
珍兒捏了捏她的臉,挨個叫了人,才把手裏的包袱遞給毛氏,“大伯娘,這是下晌我讓人去城裏買的。明兒你去看藺姐夫的時候,幫著帶過去。一共兩套,我送一套,還有一套是幫大伯娘買的。”
毛氏打開看了看,她也分辨不出來好壞,不過珍兒出手的,總不至於太寒磣。想著今天她光顧著高興,也沒顧上這些,還是珍兒做事細心,“這也是你的心意,那伯娘就不跟你客氣了。那文房四寶要多少銀子,你到時候說個數,我把銀子給你。”
珍兒點點頭,又開始逗弄小茵陳,惹得她哈哈笑。
胡氏目光在包袱上流連了一會兒,又看了看毛氏一臉的笑意,心裏有了思量。
在葉家喝了碗湯,又去堂屋裏見了人,珍兒就回家了。
今兒聽到吳玲玉說有人打聽葉白芷的事她還不相信,現在看到孫氏眼裏的笑意,她倒是真的為她們開心。即使這是沾了藺家的光,不過能有人上門說親,葉白芷以後的腰板也還是能挺的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