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參考文獻(2)(1 / 2)

27.信息產業部.中國消費類電子商務發展狀況研究報告[J].中國信息導報,2000。

28.戚安邦,薑卉.中國MBA商業倫理和職業道德現狀實證研究[J].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4):138—143。

29.周德峰.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J].財經科學,1999,(4):96—98。

30.劉銅鬆.會計倫理若幹理論及現實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3。

31.王東豔.關於企業會計倫理問題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

32.衛建國.簡論服務倫理[N].光明日報.2006—12—25。

三、電子文獻類

1.蔣運通編著.企業經營戰略管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96,(4)。

2.陳少峰.企業文化與企業倫理[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9,(7)。

3.裴明憲.董事長、總裁和CEO———淺談公司高管的稱謂與實質[J].明憲商業評論,2005,(11)。

4.裴明憲.董事長、總裁和CEO———淺談公司高管的稱謂與實質[J].明憲商業評論,2005,(11)。

5.[美]勞拉P.哈特曼,喬.德斯賈丁斯,[中]蘇勇,鄭琴琴,顧倩妮.企業倫理學(中國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2)。

6.宋振傑.自我管理:經理人九大能力訓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1)。

7.《戰國策》。

8.《孟子·滕文公》(上)。

9.成剛.利益相關人與企業倫理[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第66頁。

10.吳麗兵,張憲平.信用建設與企業倫理環境優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2)。

11.徐大建.企業倫理學[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第5頁。

12.徐樹.試論我國企業倫理建設的策略與實施路徑[J].商業時代,2008,(29)。

13.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是由外部因素控製的,當人們因采取某種理想行為而受到了獎勵時,他們最有可能重複這種行。獎勵越及時,則獎勵越有效:當某種行為沒有受到獎勵或者是受到處罰時,其重複的可能性則非常。

14.夏緒梅.企業倫理建設的途徑探討[J].改革與戰略,2003,(6)。

15.孫明貴.美國企業倫理管理的新措施[J].工廠管理,2001,(5)。

16.丁瑞蓮.國外倫理投資的實踐與啟示[J].生產力研究.2006,(11).15。

17.丁瑞蓮.國外倫理投資的實踐與啟示[J].生產力研究.2006,(11).16。

18.張應航,黃寅.企業倫理: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6。

19.劉紅葉.企業倫理概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4。

20.徐大建.企業倫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1。

21.[美]查理德·T·德·喬治,李布譯.經濟倫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7。

22.[美]查理德·T·德·喬治,李布譯.經濟倫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7。

23.歐陽潤平.企業倫理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58—62。

24.[美]詹姆斯·L.多蒂,德威特·R.李著.林季紅等譯.市場經濟:大師們的思考[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5。

25.[美]喬治·斯蒂納,約翰·斯蒂納.企業、政府與社會[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15。

26.王小錫,朱金瑞.中國企業倫理模式論綱[J].道德與文明,2003,(4):26。

27.王小錫,朱金瑞.中國企業倫理模式論綱[J].道德與文明,2003,(4):26—27。

28.[法]曼弗雷德.凱茨.德.維裏爾著.金錢與權利的王國——家族企業的興衰之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22—23。

29.[美]弗朗西斯.福山著.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94—95。

3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