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明陵軼事(2 / 2)

“看來這個方貴卻是想作一番大事業,一本《太平清領》能有什麼用?腦子也不轉轉,老百姓還能跟他起義不成?這年頭你帶著大家賺錢,沒問題。大家都能跟著你,但你帶人造反,這可有點不靠譜。“艾華覺得這年頭想造反的人都是作死,悶聲作大死。

“可能不是要起義,而是要想要裏麵的東西。“李漁道。

“東西?道書裏能有什麼?算卦?“艾華道。

“我倒是聽說,張角當年手底下有三千黃巾力士,力大無窮,刀槍不入。“

“停停停,別扯淡,他要是有三千黃巾力士,真刀槍不入,能讓皇甫嵩打的跟孫子似得?都是唬人的,我不信有那玩意。“艾華覺得就算有黃巾力士的存在,也需要很長時間的培養,沒有速成的神兵,即使有,也是紙老虎。壯壯門麵還行,根本不可能成規模。

而且成本也一定很高,否則大明的道士皇帝,早就研究出來了,相傳嘉靖皇帝前二十年勵精圖治,振興國家,主要是收拾正德皇帝的爛攤子,後二十幾年就開始煉丹修仙了,估計也是在研究這黃巾力士的製造方法,一旦研究成功,整個世界都是大明的版圖。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發現?“艾華問道。

“還丟了兩件陪葬的珠寶。“李漁道。

“什麼珠寶?鳳冠霞佩?還是金縷玉衣?“艾華覺得要拿也得拿值錢的,古董的真正含義不單單是年代悠久它才值錢,而是這個東西在當年做出來的時候就價值不菲,流傳下來才有升值空間。

比如那個雞缸杯,相傳當年做出來就價值十萬兩白銀,朱見深(明憲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親爺爺)禦用的,會的一兩銀子折合現在少說六百塊,也就是說,那玩意成本就小六千萬,所以現在拍幾個億不算誇張。

“都不是,是兩件小的,我們在京城鬼市裏發現了一個金蟾玉葉釵,有人出三萬都沒賣,一口咬定,少十萬不賣。可見是知道這東西來曆的。“李漁道。

“行,明天咱們早點去,去鬼市找找這小子。“艾華道。

說這話呢,就到了京城的特殊事務部總部,艾華和唐林打過招呼就去準備了。

兩個人決定在鬼市找找這個盜墓賊。

說起帝都的夜間生意,除了燈紅酒綠以外,還有些黑色的地下交易。

這就是鬼市。

天一黑,西城老皇城牆下,一排排的攤子就出來了,趟鬼市的講究多了去了,第一條就是看貨不問來路,不許問攤主的上家是誰。

因為這裏什麼都有,魚目混珠,別指望有發票售後等服務,隻要你交了錢,一轉頭人家就可以不認賬。全憑一雙眼睛,水深水淺,所以才叫趟鬼市。

相傳民國時期,汪精衛刺殺滿清攝政王(就是溥儀的親爹)用的那個炸彈,就是在鬼市趟來的,不過打了眼,被人糊弄了。

艾華和李漁天還沒黑就早早的來了,兩人霸占著兩塊地方,一人背著一個雙肩包,等天一黑,兩人迅速拉開背包,扯出一塊帆布。

李漁的攤位上擺著一柄軍刀,看上去十分精致,牙雕手柄,黃銅吞口,鎏金描銀,應該能賣一個好價錢。

艾華則是掏出一個破銅鏡,往布上一擺,仔細調節LED燈。

“謔,兄弟,你這個是古董啊,哪來的?”李漁看艾華的鏡子賣相不錯,就問道。

“看貨不問貨,這是行規。”艾華看著四周灰蒙蒙的,已經有不少人開書擺攤了,也逐漸的有了顧客。

“你可別倒賣國家文物,咱不能知法犯法。”李漁指點艾華。

“知道啊,放心吧。不會的。”艾華讓李漁放一百個心。

這時,有一個男子,來到艾華的攤位上,拿起了銅鏡仔細觀看,看了大概有三分鍾,問道:“介似個什麼玩應?”

還不是本地的,聽口音像魯州人。

“秦王,照骨鏡!”

李漁那邊一口老血噴出來了。

別鬧了,李漁記得艾華去了一趟廁所,洗手間的熏香鐵盤就沒了,然後艾華就抱著一個包袱出來;不用說,這個秦王照骨鏡一定是那個熏香盤子改的。

李漁琢磨著,這哥們還真想忽悠死幾個。這玩意相傳是秦始皇拿來鎮壓僵屍的,怎麼可能出現在他的手裏,不用說,一定是假的。

“你別看我是外鄉人就騙我哈,你這個是假的!”那魯州的哥們拆穿了艾華的謊言,這就有點不懂行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