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看那棵槐樹根深葉茂,又大又粗,總是不忍心去砍,但又找不到說服父親的理由,隻好從命。但當他剛要舉起斧頭砍的時候,卻心生一計,放下斧頭對父親說:“砍了樹不難,隻恐還有更不吉利的兆頭呢!你看,砍了它,咱們人還住在裏麵,這不成了囚犯的‘囚’字嗎?咱寧願清貧,也不能做囚犯呀。”秀才一聽,忽地睜大了眼睛,隻好悻悻地走了。
治饞
有個饞嘴人喜愛刁難人。
他到一家掛著“妙手回春”招牌的醫生家,要醫生給他醫治貪好不吃孬的饞病。並揚言要是治不了,就把“妙手回春”的牌子砸掉。醫生想了想說:“好吧!我保你藥到病除。”說著進屋取出一塊核桃大小的東西,說:“這是解饞藥,你吃下就好。”饞人想,吃就吃,吃了你也甭想贏,就艱難地咽了下去。醫生見他吃了,立即說:“你的饞病已經好了。我的‘藥’是麩糠做的豬食,你能吃下去,豈不是好了。”
菩薩搶肉吃
從前有個老漢,在家裏供了幾尊菩薩。有一天老漢在爐子上燉了一鍋肉,臨出門時對兒子說:“肉燉熟了,你就給菩薩們供上!”說完就走了。
老漢走後,他的兒子把燉的肉都吃了,隻剩下幾根骨頭,然後提起棍子把幾個菩薩擼碎。老漢回來一看,勃然大怒,問兒子:“誰把菩薩擼碎了?”兒子回答說:“剛才菩薩們為了搶肉,各不相讓,就相互廝擼起來……”老漢一聽更火了:“胡說!菩薩是泥做的,怎會搶肉呢?”兒子說:“既然不會吃肉,為啥還給他們上供呢?”
腰傷發作
有兄弟倆,老大投機耍猾,老二忠厚勤勞。每年一到夏收的前幾天,老大總是說腰疼病發了,睡在家裏,地裏活兒都壓在老二身上,等到莊稼一收完,老大的腰疼病也好了。一年如此,兩年如此,年年如此。次數一多,老二看出了決竅。
這年又到了夏收季節,老二在床上媽呀娘呀地哼叫,老大怕老二得了急病,慌忙找人去請醫生。老二按著腰說:
“不必請醫生,我隻是腰扭傷,歇幾天就好了。”老大一聽順嘴就說:“真巧!我的腰傷正準備發作,你可趕到我頭裏了。”
後來呢
從前有個商人到同行家裏去吃飯,一碗吃完了,主人正和其他客人談得熱火,沒注意他的碗已空了,他又不好意思開口。忽然心生一計說道:“我有一個朋友想賣房子。”在座的人都聽見了,忙問:“房子怎麼樣?”
“房子蠻好,最細的檁子也有我的碗口粗。”大家都朝他碗裏望去,主人見他飯碗空了,馬上接過來添滿了。大家接著問:“後來呢?”
他說:“後來這個人有飯吃了,房子也不賣了。
偶得千金
從前有個塾師,對待學生很嚴,有一次他罰一個遲到的學生長跪。
學生跪在地下解釋道:“弟子偶得千金,剛才處置,故姍姍來遲,萬望先生寬恕。”塾師聽到“偶得千金”,心裏一動,卻裝著非常生氣的樣子,大聲道:“你的金子從何而來?”“是從地下掘出的。”“你如何處置?”“預備用五百金買田,二百金造屋,一百金置器具,尚剩二百餘金,擼算一半買書,發奮攻讀;一半孝敬先生,以酬平日教育之恩。”
先生聽罷,頓時眉飛色舞,連忙叫他起來,將他帶到家中,招待他吃飯。不但酒菜豐盛,而且談笑款洽,神態和平日大不相同。學生暗暗發笑,便趁機大喝大嚼起來。
席間,先生突然問道:“你方才匆匆而來,金子收藏好了沒有?”
學生抹了抹嘴,答道:“我剛把買書、發奮和孝敬先生的事擼算停當,就被討厭的狗吵醒了。”
先生至此方知被騙,覺得十分尷尬,但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說:“很好很好,你夢中得金,都忘不了先生,要是真是得著,那更不必說了。”
不肯下驢
一個書生,騎驢進京趕考。路上問一個放牲口的老漢:“噯,老頭兒!離京城還有多少路?”
老漢看他穿戴怪排場,就是問路不下驢,說話不論禮,算個什麼書生?有心不睬他,又想教訓教訓他。便答道:“京城離這有一百八十畝。”
書生感到好笑:“喂牲口的!路程都講裏,哪有論畝的?”
老漢冷笑道:“我們老輩子都講裏(禮),現在的後生娃沒調教,不講裏(禮)。”
書生臉一垮,說:“你這個老東西,為啥巧言罵人呐?”
老漢說:“喂牲口的老東西,不會罵人。隻是今天心裏不痛快,我喂的一頭母驢,生來不生驢仔,下了個牛犢。”
書生不知言輕語重:“你這個真是稀裏糊塗的,生來就該喂牲口。天下的驢子哪有下牛犢的道理?”
老漢還是耐心指教書生說:“是呀,這牲口真不懂道理,誰曉得它為啥不肯下驢嘛。”羞得書生麵紅耳赤,騎著驢一溜煙跑了。
送贈匾
有一個貪官,百姓對他恨入骨髓。好容易熬了三年,這個貪官要調任了。大家決定要出一口怨氣。
貪官正在忙著收拾財物,衙門裏鑼鼓喧天,差役報告說:“百姓們來贈匾送行了。”貪官喜出望外,立刻整整衣冠,出來接見。一看匾上寫著“五大天地”四個字,連忙問百姓:
“這是什麼意思?”
百姓齊聲回答:“老爺刮了很多錢是金天銀地;老爺在府上是花天酒地;老爺問案時是昏天黑地;老百姓提起老爺,都是怨天恨地;現在老爺要走了,大家真是歡天喜地!”
疏遠骨肉
蕭賾,字宣遠,小字龍兒,南齊武帝。他即位後,對幾個弟弟都不太好,致使這幾個弟弟對當皇帝的哥哥多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