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兒見書生又來了,沒好氣的說:“我已經說過了,我這茶不賣,你還來幹什麼?”書生又施一禮,說:“酒我會分了。”老頭半信半疑,問:“怎樣分法?”書生不慌不忙地說:“用葫蘆舀滿後,倒入瓶中,接著再舀,到第三次瓶裝滿了,葫蘆裏還剩二斤;然後把瓶裏的酒全部倒回簍裏,再把葫蘆裏的二斤酒倒入瓶裏,用葫蘆再從簍裏舀滿倒入瓶裏。這樣,簍裏和瓶裏的酒就相等了。”老頭兒隻好讓書生喝了茶水。
皇後巧說
太宗朝罷回宮,怒氣衝衝地說:“終須殺此鄉巴佬。”皇後問:“大家(對皇帝的尊稱)在跟誰生氣呀?”“還不是那個魏征,當眾指責我。”過了一會兒,皇後換了喜慶日子才穿的衣服出來,跪拜太宗。太宗大驚,問:“這是為何?”皇後說:
“妾聞主上聖明,臣子忠良,魏征直言,正是大家聖德之福,所以妾向你慶賀。”太宗即轉怒為喜。
食玉炊桂
蘇秦到楚國,三日才見到楚王。後辭行,楚王說:“怎麼不留住幾天?”蘇秦說:“楚國食物貴於玉,柴草貴於桂,欲見者難見如鬼,王難見得如天帝。我食玉炊桂,因鬼見帝。怎敢再住下去呢?”
絕妙供詞
宋朝某年,一個當政的丞相死了,有人匿名寫詩嘲笑他。官府出了重賞來捉拿製造謗言的人。後來把從事卜卦的張壽抓了起來,押送到開封府中。府尹審問他,張壽說:
“我在京城三十多年了,從來隻是寫一些十七字詩,用來賣錢糊口,哪裏敢嘲弄朝廷的大臣啊?假使是我寫的,我哪裏能寫得如此切題啊?”府尹失聲大笑起來,把他擼發走了。
太子未生
鄭王問大臣鄭昭:“太子怎麼樣?”
鄭昭答道:“太子還沒生出來。”
鄭王驚問:“太子已立,你卻說沒生出來,為什麼?”
鄭昭說:“太子雖然立了,然而大王喜愛美女,娶了許多小老婆。如果你寵愛的女人有了兒子,您一定會喜歡的,喜愛就必定要立為太子,所以我說太子還沒有生出來啊。”
倆姑爺慶壽
從前,有個老財主有兩個姑爺。大姑爺是官,二姑爺是莊稼佬。老財主偏愛大姑爺,小瞧二姑爺。
老財主六十六歲慶壽那天是正月初七,大擺宴席。老財主說:“今天是我六十六大壽,你們給我祝壽,要說些吉利話。
這些吉利話,一個要用‘福如東海’作起句,一個要用‘壽比南山’作起句,接著用上句的尾字作下句的首字,順理成章續下,都是些吉祥如意的話。”
大姑爺說:“我說‘福如東海’。”他把吃奶的勁都使出來奉承老丈人:“福如東海,海比河大,大命人,人壽年豐,豐衣足食,食之猶榮,榮華富貴,貴兒當來,來之有理,理所當然。”
老丈人一聽從心眼裏往外樂,白了二姑爺一眼。二姑爺見老丈人瞧不起他,從心眼裏不滿。他說:“我說‘壽比南山’。壽比南山,山不老,老雜種,種非好人,人麵獸心,心眼不好,好大混蛋,蛋(旦)夕要死,死無葬身之地,地起我就不願意來,來者後悔,悔之晚矣!”
老丈人聽了,氣得直翻白眼。
掛招牌
包笑做事很滑稽,人家送他個綽號叫滑稽先生。他在一家酒店當差。一天早上,他去掛招牌,一不小心,招牌掉到地下摔成兩半了。主人見後很生氣,說:“怎麼這樣粗心,該死!滑稽先生卻不慌不忙地說:“主人!你快要開分店了,這是很好的兆頭呀!恭喜你啊!”主人一聽也笑了。
拜訪嵇康
鍾士、季精都很有才學。他們不認識嵇康,一起去拜訪嵇康。那天見嵇康正在大樹下鍛冶,向子期在一旁拉鼓風器吹火。嵇康旁若無人隻管鍛擼器具,也不停下。直到很晚,也不與他們說話。他們起身離去,嵇康說:“聽到了什麼而來?看到了什麼而去?”鍾士答說:“聽了所聽到的而來,見了所見到的而去。”
艾子求方
艾子侍奉宣王。一日,朝見君王時麵有憂色,宣王感到奇怪,就問艾子為什麼?艾子答道:“我的孩子突然得病,想來告訴大王,但又念事小,所以不好意思開口,現在雖然人在朝廷,但心還在惦記著小兒。”
宣王說:“你為什麼不早說呢,我有良藥,真可謂藥到病除。”於是派人拿來,賜給艾子。艾子拜謝而歸,讓兒子服用,二三時辰,兒子就死了。
翌晨,艾子上朝時十分悲傷,宣王又問艾子,接著又顯得悲戚地說:“您喪子很悲痛,我決定賜您黃金助葬。”
艾子說:“小兒死不足以受大王賞賜,但我有一樣東西向您相求。”宣王問何物,艾子答:“隻要求取前日大王賜給小兒服用過的良方。”
書呆子氣
一個秀才在清明、端陽節都沒向學官奉送節儀,直到七夕他才送去,禮物很是豐盛。
學官問:“你前兩節為啥不送,這節又送得這麼多?”
秀才說:“這一節(雙關義),是總結上文兩節(雙關義)的意思。”
明鏡不疲
孝武準備講孝經,叫謝公兄弟先練習起講學來,並派車武子專門提問難二謝。
車武子麵有難色,對袁羊說:“不麵麵俱到,問個周全,怕德音有遺漏。如問個仔細,又怕重勞二謝!”
袁羊說:“不一定!”
車武子說:“你怎麼知道?”
袁羊說:“你什麼時候見過,明鏡多照會疲勞,清流淙淙怕風吹?”
動筩剝衣
北齊高祖的姐夫尉景仗勢欺人,貪汙受賄,民憤極大,高祖派宮殿演員石動筩去諷勸他。
一天,石動筩見了尉景,二話沒說就去剝尉景的衣服。尉景莫名其妙地問:“你幹嗎要剝我的衣服?”
石動筩答:“你能夠剝百姓的,難道我就不能來剝你嗎?”
高祖認為石動莆說得有理,就勸尉景說:“可不要再貪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