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遊列國時,有天住在山上,讓子路去山邊汲水。子路在水邊遇到了老虎,與老虎搏鬥,最後將老虎尾巴拽了下來。他將虎尾藏在懷中。取回水後,他問孔子:“上等武士怎樣殺老虎呢?”孔子說:“上等武士殺老虎時抓住虎頭。”他又問:“那中等武士如何殺老虎的。”孔子說:“中等武士殺虎時抓住虎耳。”“那下等武士呢?”“下等武士殺虎捉住虎尾。”子路羞為下士,便從懷中摸出虎尾扔掉了。又在懷裏藏了一個石盤。

心想:“老師,你知道老虎在水邊,卻讓我去取水,是想殺我了。”於是就想殺掉孔子。他先問:“上等武士如何殺人?’,孔子說:“用筆殺。”“中等武士如何殺人?”“用語言。”“下等武士呢?”“用石盤。”子路氣得扔掉石盤就離開了。

糊塗無禮

胡合庵太宰擔任楚地巡撫時,有一位下屬來進見時,遭到巡撫的訓斥。這位下屬就說自己“糊塗該死”,說了又說。

這正好觸犯了巡撫名諱,巡撫就說:“你不隻糊塗,還表現無禮,這正是你應受訓斥的地方。”這位下屬這才明白了自己錯在哪裏。人們以此傳為笑料。

朱筆

《遣愁集》上記載:“歸有光是昆山人,曾任吳興縣令。他升堂理事時,吏人們常常圍在桌子周圍,擁擁擠擠,縣令幾乎都無法落座。縣令生氣了,用判案的朱筆蘸飽了朱墨向他們說:“你們如若不快點退下去,我就用朱筆灑過來了。”

曹公右軍

吳地的人常將梅子稱作曹公,將鵝稱作右軍,這是因為曹操望梅止渴和王右軍(即王羲之)用寫的《黃庭經》去換鵝這兩個典故的原因。有位先生給人送酸梅和退了毛的鵝,寫信說:“醋泡的曹公一壇,用熱湯退了毛的右軍兩隻,姑且讓你們湊合吃一頓。”

釘鞋匠

有一個釘鞋的和一個製作樂器的住隔壁。釘鞋的母親去世了,還沒有裝殮,樂工卻調樂器響得沒完沒了。釘鞋的生氣了,就罵起人來。兩人打起了官司。樂工說:“這是我的職業!我要是不工作,吃穿靠什麼?”執政判決說:“這是樂工自己的職業,怎麼能廢止呢!今後樂工家有了喪事,也任憑你不斷地去釘鞋就是了。”

宵禁

《論語》中講到孔子的學生宰予白天睡覺被孔子大罵一頓的事,孔子斥責宰予的這種行為就像腐朽的木頭不能作雕刻材料,就像糞土不能用來壘牆,還罵他言行不一等。宋朝有個考生參加《周禮》這門經義考試,出的考題是《禁宵行者》(禁止夜晚出來走動)。宵禁一直是中國曆代王朝所實行的一項禮儀製度,從周朝開始就在朝廷設有負責宵禁的官職,名為司寤氏。這個題目要求學員講清夜晚出來行走的害處,實行宵禁的必要性等。有個考生在試卷中詳細列舉出宵行的害處最後說:“所以先王專門設立司寤氏來負責管理此事,並建立了法律製度。”至此,試卷都回答得很符合要求,可該考生最後又畫蛇添足說:要不然的話,宰予白天睡覺,孔子為什麼要生氣呢?考官不明白宵禁和宰予白天睡覺有什麼聯係,將考生叫來問,他回答說:“他要是夜晚不違犯宵禁令,胡亂出來行走,為什麼白天會發困呢?”考官聽了,忍不住大笑起來。

開務

元朝至元年間,有一位禦史外出巡察。老百姓中有因田產糾紛來向他告狀的。告狀的人說:“這事連續發生了幾年,官府總是用‘務停’(進行調停)為借口,所以一直拖到現在。”這位禦史不懂“務停”的含意,就告知有關官府說:“你們傳我的話,開了務吧。”聽到的人為之大笑。

無所不為

一個幕府門客拿著沈太史的信函去拜見禦史。禦史問太史近來可好。那人笑著說:“太史‘無所不為’。”(本意是說,各方麵都好,但故意用錯了詞。)禦史站起來哈哈大笑。

與你何幹

揚州地方的風俗,誰家裏有了喪事,開吊時,要讓婦女在棺材旁哭喪。喪家的孝子多半雇傭鄰居家的老太太來代哭。這些代哭的人哭著哭著,時間一長就厭倦了。她們一邊拖著哭聲一邊數落說:“想來想去,這別人辦喪事關我什麼事呀!”來吊唁的客人聽她這番數落不滿意地說:“就是雇來的,也拿了人家的錢,不應該這麼哭嗬!”代哭的老太太又連哭帶數落說:“想來又與你有什麼相幹呀!”

大眼睛與小咽喉

甲乙二人相遇,都帶著生氣的樣子。乙問甲:“請問你為什麼生氣?”甲:“我雖然身子在中國,耳朵卻能聽到萬裏之外。我方才正靜坐時,忽聽見西天有個和尚念經。我嫌吵得慌,叫他別念。他不理我,我一時生氣,拿起須彌山就扔過去。誰知那和尚隻把眼睛一擠,用手一抹就沒事了。口裏說:哪裏飄來的砂灰,幾乎眯了我的眼睛。說完仍去念經。我無法治他,豈不氣惱?”甲又問:“你為什麼氣惱?”乙說:“我家昨天來了一位客人,我沒東西招待他,就捉了一隻蚊子,破開肚子,取出蚊肝,用刀切成一百二十塊,下鍋炒熟送他吃。誰知他吃得噎住了,直怨我肝塊切大了。現在這人還睡在我家哼哼哩。豈不惱人?”甲說:

“哪裏有這麼小的咽喉?”乙說:“你有聽西天的遠耳朵,能迷進須彌山的大眼睛,難道就不許我有噎蚊子心肝的小咽喉嗎?”

闊麵孔

有一人家擺席請客,坐在上席的兩人,一個瞎了左目,一個瞎了右目,不久,有個近視眼客人來了,坐在上席的對麵。過了很久,這近視眼悄悄的問其他客人:“上席的那位闊麵孔的朋友是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