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留香錢,我就是說了,也不應驗的。”
佛向我諂媚
五代時的馬胤孫曾崇尚韓愈的文章人品,也和韓愈一樣反對佛家學說。但他辭官回鄉之後。
卻反過來研究佛學,撰寫了《法喜集》《佛國記》等。當時文人譏諷他說:“你是向皇上(指後唐末帝李從珂)諂媚未能徹底,又轉過來向如來佛諂媚了。”還有人對他開玩笑說:“你向來羨慕韓愈的為人,讚頌傅奕反對佛學的文章,現在又反過來向佛諂媚。這到底是佛向你諂媚?還是你向佛諂媚?”他答:“怎知不是佛向我諂媚呢?”
當時人們將這事當笑話傳說。
名落孫山
宋代有位名叫孫山的讀書人,為人幽默風趣,才華橫溢。他去省城參加鄉試時,同鄉中有人托他將自己的兒子帶去應試。等到發榜一看,這位同鄉的兒子沒有考中,孫山自己考取了舉人的最後一名,孫山先回到家中,這位同鄉來打探他兒子考試的情況,孫山說:“舉人榜上的最末一名是我孫山,貴公子還在孫山的後邊。”
為何不先告訴我
宋朝開國初年,王景鹹將軍曾駐守邢州。王班奉皇命出使,路過邢州,景鹹設宴招待。他高聲說:“請王班滿飲一杯!”按古人的禮節,是不能直呼客人的名字的。景鹹把王班當成官職名稱了。他左右的人立即提醒他:王班是使臣的名諱!”景鹹十分慚愧,斥責左右說:“你們為什麼不事先告訴我!”滿座的人聽了,大笑起來。
落榜的滋味
宋元憲和宋景文是兄弟。元憲在會試中,第一次落榜,第二次才中進士。可他一開始做官,就任襄州通判。景文第一次會試就中了進士,可開始時隻任複州的推官。推官是縣級官員,而通判則是正六品,官階比推官大。所以,元憲在景文麵前自誇說:“我太幸福了,一當官,就是知府的副手,不知道做個小小的縣級官員是啥滋味。”景文回敬說:
“我也很幸運喲,第一次應舉,就高中進士,沒有機會去品嚐落榜時的滋味喲!”兄弟兩人一笑了之。
不識字更快活
梅詢做了翰林院學士。有一天,需要起草的詔命文件很多,他構思十分辛苦,便拿著紙筆沿階走來走去,忽然看見一位老兵躺在太陽地裏,伸著懶腰,十分舒適。他忽然歎息說:“暢快呀!”慢慢問老兵:“你認得字嗎?”回答:
“不認得”。梅說:“不認得字更快活!”
三郎廟
古時有個江洋大盜叫柳下蹠,論輩份該算是強盜祖宗了。這盜蹠死後,陰魂不散,整天仍想著美衣玉食。可他在陽間打劫的財物,一絲一毫也帶不到陰間,竟落了個饑寒交迫,歲月難熬。他有心在陰間重操舊業,再作起從前那無本的生意,可惜手下一個嘍囉也沒有。想要投胎轉世吧,閻羅王早有嚴旨,怕他再到世上害人,連禽獸也不許他作。這盜蹠走投無路,四處求乞。他終於感動了那些娼妓人家,暗地裏給他蓋下一座小小的廟宇,逢年過節的,送些酒食給他。
因他生前排行老三,就叫這廟為三郎廟。這三郎名義上是神,可見了小鬼也要回避。有一次在路上偶然碰到孔聖人,三郎回避不及,隻好跪在路旁。孔聖人說:“我當年去勸你改邪歸正的時候,你的火性那麼大,差一點要殺我。如今怎麼這麼小心了?”三郎說:“自從那回聽了聖人的言語,近來也略有些涵養了。”
滅火性
有個人十分虔誠地想要見到觀音菩薩,去向大和尚請教方法。大和尚對他說:“要吃齋,戒性急,無時不刻地不想著菩薩。時間長了,自然就應驗了。”這人怕記不住,就編成三句話:“永遠吃齋,滅掉火性,一心要見觀世音。”口裏時常念叨。時間久了,感動了菩薩。菩薩為了考驗他是否真誠,就變成一個道人來到他門前要飯。聽見念這三句,就說:
“你再念一遍我聽。”那人再念了一遍,道人又說:“你再念一遍我聽。”那人念了再念,道人說了又說。過了幾次,那人大怒,說:“我已經念了幾遍了,你還囉唆地沒完。”道人笑道:“我才問了幾遍,你就動怒,可見火性還沒滅,照這樣怎麼能見到菩薩?”
不痛了
錢伯韞作富陽縣縣令時,慈祥寬宥得過了格。有一天,審訊強盜。強盜詭計多端,竟叫起冤來。縣令正言厲色地對他說:“你焚燒人家的房屋,搶劫殺人不知有多少次了,按法應處死,何冤之有?”那強盜突然跳起來,抓住公堂桌上的錫硯,朝縣令拋去。縣令被打中,痛得跌倒在地。各差役吏人抓住強盜就是一頓毒打。縣令急忙爬起來,一隻手按在胸膛上,一隻手拉住差役吏人,說:
“不要打,我這時不痛了。”聽到這件事的人,都笑得前俯後仰。
道士買年齡
有位老朋友愛開玩笑,見人家的女眷和北裏的妓女,都愛隱瞞自己的真實年齡,往往都說自己還不到二十歲。他就開玩笑說:“你們也有‘減年恩例’(意即:經恩準可以減少自己年齡的規定),而且減下來的年齡全被道士買去了。”指的是:“凡道士都愛說謊話,動不動就說自己幾百歲了。”
未犯前過
宋朝熙寧年間,福建有賊寇廖恩,曾聚集黨徒,在山林搶掠。後來廖恩接受朝廷的招降,朝廷也赦免了他的罪過,任命他為右班殿直。他來到朝廷,有關部門給內侍部門提供了一份他的履曆,上麵有一項寫道:“擔任職務以來,並沒有公開地或私下裏再犯過從前的罪過。”看見的人不由一笑。
虎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