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改寫了崔灝的登黃鶴樓詩贈送給他:“昔人已偷帽套去,此地空餘帽套頭。帽套一去不複返,此頭千載空悠悠。”眾人大笑。

討豬頭債

一人新年出門,偶遇飛鳥在帽上屙下糞便,認為不吉利,要向菩薩祭祀消解災禍,便向屠戶賒欠一個豬頭,用作祭品。

過了不久,屠戶見到他說:“豬頭銀子欠了多日,應該付錢了。”

那人答道:“欠是欠多日了,不過我有個比方:假如這豬不生頭,你也來向我討豬頭錢嗎?”

屠戶說:“哪有豬沒有頭的?”

那人說:“既然此說不通,我還有一說:“如果去年我還了銀子,你用完了,不是也沒豬頭錢了嗎?”

屠戶說:“你更瞎說了,假若你去年還了我用掉,又省下我別的銀錢了。”

欠債人低頭想了一會兒說:

“這說不通,我索性對你挑明吧,譬如這鳥糞撒在你頭上,你自己肯定要用豬頭祭神消災,哪裏還有什麼豬頭錢呢?”

熊掌當菜

先生叫學生解釋《孟子》中的句子“熊掌亦我所欲也”的意思。

一個學生寫道:“早晨吃飯。下飯菜是熊掌,晚上吃飯,下飯菜是熊掌。”

先生笑道:“我老夫從來沒能得到一小塊熊掌嚐嚐鮮,你卻把它當小菜吃。”學生哄然大笑。

素娥要鹽

杭州有個叫“素娥”的妓女,為一個鹽商所占有。一次,我故鄉的黃南穀先生經過妓院,看見牆上素娥的小像,便在下麵題寫了一首詩:“淡紅衫子淡紅裙,淡淡梳妝淡點唇;隻為一身都是淡,將來付與賣鹽人。”看到的人無不大笑。

四喜四悲

曾有人作《四喜詩》道:“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成化戊辰年,有個叫王樹南的人又分別給四句詩前麵加上“十年”、“萬裏”、“和尚”、“教官”等字,眾人聽了無不捧腹大笑。萬曆壬辰年,又有人增加文字:“甘雨”又“帶珠”,“故知”添“所歡”,“和尚”成“附馬”,“教官”得“狀元”。一時之間,大家認為這喜謔程度已無以複加了。

誰知又有個將四喜詩改成《四悲詩》:“雨中冰雹敗稼,故知是索債人,花燭娶得石女,金榜複試除名。”見到人認為更為發噱。

得名來由

一天,林鳳梧拜會紀文達,紀問:“你取名鳳梧有什麼來由嗎?”

林答道:“母親生我時夢見有隻鳳凰棲息於梧桐樹上,所以才起此名。”

紀文達歎道:“您母親的夢可說是美妙的了!假使不幸而夢見雞盤旋於芭(諧音“巴”)蕉之間,那麼你的名字就很難嚦啦!”

林鳳梧邊笑邊說:“你真會惡作劇。”

怕酒淹死

客人進店買酒喝,喝一杯便說一個“墩”字,說個沒完。

旁人便問:“想是酒喝多了,你怕瀉肚,去蹲毛坑出恭嗎?”

他指著酒杯道:“不是的,我隻想有個墩子,好讓我爬上去,才不會被這薄水淹死。”

自誇兒子

父親與兒子一同行走。父親的一個熟人碰見了,不認識他的兒子,便問:“這是誰?”

做父親的答道:“這人雖然是朝廷極為寵愛的吏部尚書真正外孫第九代嫡親女婿,卻是我的兒子。”

瞎蒙

從前有個姓黃的人,人們就說他算卦靈。響睛的天,下地幹活偏要帶塊雨布,大夥兒都笑他太愚,他卻說:“我算好了,今天肯定有雨!”果真下午就下起大雨來。

你以為黃先生真會算卦嗎?

其實他狗屁不是,就仗著老婆有風濕症。可黃先生算卦靈的消息很快傳到知縣的耳朵裏。知縣馬上把他請到縣衙,便指著桌上的酒盅對他說:“酒盅裏扣的是什麼?算得出來有賞;算不出定斬不饒!”

這下可把黃先生嚇蒙了。酒盅扣的是啥,他哪裏知道啊!心裏這個難過,都因為平時好蒙人,才有眼前這場殺身之禍。

他圍著酒盅轉著圈,嘴裏不知不覺說了出來:“唉,想不到瞎蒙死在酒盅裏!”

縣官樂得一拍巴掌,連聲說:“黃先生真是神人也!”揭開酒盅一看,裏頭扣著的竟是個死瞎虻!

觀音耳聾

有個愚笨人,有事總是呼喊“救苦救難觀音菩薩!”

一個讀書人笑道:“你為啥多次喊這聾菩薩名號?”

那人說:“罪過,罪過,菩薩怎麼會耳聾?”

那人說:“倘使菩薩不聾,你叫了這許多次,她必定答應你。她總不答應你,可見她沒聽見,不是聾是什麼?再說,人們都是用眼睛看顏色,用耳朵聽聲音,她名叫‘觀音’,可見她是不能聽的了。”

誑嘴的姑爺

從前,有個人對嶽父說,他射箭很準。一天,嶽父拿了一張弩一支箭給他,指著樹尖上的那群小雀說:“姑爺,你把樹上的小雀射下一隻來,讓我看看你的箭法?”

姑爺顫抖著接過弩箭,拉緊弦搭上箭,扒在地上瞄準小雀,半杆煙工夫過去,他的箭還沒有射出去。嶽父一氣之下,一腳蹬在姑爺的屁股上。姑爺心慌了,把箭亂放出去。那箭歪歪斜斜飛去,雀群一亂,恰好碰下兩隻,姑爺不高興地說:“哎呀!嶽父不蹬我的屁股,我正準備一箭射三隻呢!”

飛來的“熊掌”

某財主望子成龍,急於求成,特地請了一位老先生教他念書。一年之後,財主問先生道:“我兒子學會了做官的本領沒有?”老先生慢條斯理地回答道:“古人雲‘半部《論語》

治天下。’今日令郎熟瀆《論語》《孟子》,出而為仕,綽綽有餘。”財主聽後大喜,決定大擺宴席慶賀。事前他吩咐兒子賓客麵前處處要顯得知書識禮,兒子一一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