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黃如論先生在綜合性“造城”的模式上,主要體現在以產業創新為基礎,以資源整合為手段,對大型購物中心商業設施、星級酒店、高級住宅、寫字樓、學校基礎設施、醫療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進行集中以及係統性、綜合性的規劃和資源整合,並借以起到提升區域經濟水平的作用。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綜合性“造城”的模式,“世紀金源集團”才會由單一的房地產業,逐步地發展為“房地產開發、星級大飯店、大型購物中心、金融資本運營”等四大支柱產業。
在我看來,也或許是因為這種綜合性“造城”模式的需要,所以,金源集團在全國各地建造的世紀城中都有一座星級飯店,一座超大型的購物中心。對此,黃如論先生是讚同的。可是,當他偶爾談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還會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隱情:
“柱子哥!你寫了一本書,著作權永遠是屬於你的,想什麼時候看就能拿來翻翻,昔日創作的艱苦,瞬間又化成了回憶中的幸福。但是,我作為房地產商蓋了房子,賣出去就什麼都沒有了!”
“這不很好嗎?難道您還需要把蓋好的房子壓在自己的手裏嗎?”我不解地問道。
黃如論先生聽後歎了口氣,似為我不理解他特有的隱情而傷心。有頃,他又說道:
“你是知道的,我蓋的所有房子——包括在各地建造的世紀城,都是我自己設計的,可以說每一套房子都浸潤著我的心血。換句話說,這就是我的一件件作品”
“沒有錯的!”我急忙插話說。
“可是,這一幢幢樓房、一套套房子賣給客戶以後,我就不能再進去看了,也不能再回味了,這就像是無情無義的孩子一樣,留給我的則是痛苦。”
我終於明白了黃如論先生的真實想法,也非常理解他這種特有的隱情,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早已不是普通的房地產商了。在我看來,黃如論先生通過對中西文化的學習——並在具體的實踐之中已經升華為建築藝術的構思,於不知不覺之中逐漸地變成了一位建築藝術大家。請看我的依據:
世人皆知,作為房地產商的興奮點是,蓋好了房子盡快變成錢。然而作為房地產商的黃如論先生’他不僅希望自己蓋的房子一開盤就被搶購一空,而且在他的內心還有著超越房地產商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和一切作家、藝術家都有的想法一樣,擁有對自己設計的建築作品的著作權——至少也應該有進行回味的權力。由此可知,黃如論先生已經從對金錢的單純追求,一步一步地升華為對建築藝術的渴望了!假如我們再回看他親自設計的一幢幢樓房,一座座“世紀城”,請問有多少建築工程師可以和他匹敵呢?再想一想他設計的建築作品中的文化含量,又有多少建築學家比他更有創造性呢?每每想到此,我就想借用作家、藝術家的一句行話說,黃如論先生在長年的建築實踐中,已經逐漸變成“著作等身”的建築大家了!
我的這一看法,從未和黃如論先生談過,也從未和我的一些朋友交流過。當我的話題再轉回建造星級飯店以後,黃如論先生又說道:
“我建飯店和建房子不一樣,房子是給人家建的,飯店是為我自己蓋的(所有飯店的產權為黃如論所有)。因此,我不僅可以盡享五星級飯店所有的設施,而且還可以把它當做一件藝術品進行回味。”
“更為重要的是,您還可以坐在自己設計的五星級飯店中,欣賞自己設計的‘世紀城’中那一幢幢樓房了。”
“對丨對”
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我有意把話鋒一轉,問道:
“黃先生!我個人認為,‘昆明世紀金源大飯店’不僅有著獨特的個性,而且就環境和客房舒適的條件而言,也是您麾下的其他飯店難以相比的。請您給我較為詳細地談一談建造這座飯店的內幕,好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