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譙周(2 / 2)

“為什麼?”譙周瞪著鼠目疑惑地望著諸葛迷問道。

諸葛迷笑著問道:“譙大人認為當今蜀之文人以哪幾人最著名?”

“首推諸葛丞相!”看得出譙周還是非常尊敬諸葛迷的偶像,不知不覺騙得一個印象分。

“諸葛丞相有經天幃地之才,神鬼莫測之術。我想蜀國的文人墨客沒有誰敢和丞相相提並論吧。”嘿嘿,你譙周是諸葛亮的粉絲,我諸葛迷比你還粉絲。吹吧,我比你更能吹呢。

“非也非也!譙周愚鈍,看不出諸葛丞相有先生所推崇的這麼偉大。你怎麼知道?”譙周被說傻啦,他不承認諸葛亮有經天幃地之才,但也不敢否認諸葛亮的傑出才能。

諸葛迷正色道:“所以說大人應該潛心鑽研《春秋》。”不知道如何讓譙周相信對諸葛亮的評價,也不想把將來的事情拿到現在來討論。諸葛迷隻得故弄玄虛,又拿《春秋》唬他。

“哦,閱讀先秦史書可以用來評價當世之人?”譙周居然這麼輕易鑽進套子裏。

“當然。難道大人不知道麼?古人雲: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看到譙周的書呆子樣諸葛迷胸有成竹地搬出唐代的名言。

“妙極妙極!不知是哪位古人的名言?”譙周追問道。

譙周無疑是位引經據典的十足的書呆子。諸葛迷想了想才回答道:“這句名言是李世民所作。”

“李世民?何許人也?”譙周一副自己沒聽說就不知道世上有這人似的。

“李世民據說是先秦唐國人氏。不過這話到底是不是他說的,因年代久遠也就無從考究。不過我們在乎的不應該是他這個人,而是他所說的這句話的內涵吧。”編了個大大的謊言,要是唐太宗泉下有知保證氣得吐血。諸葛迷擔心譙周打破沙鍋問到底,到時候沒準會露出馬腳。

“可惜可惜,隻恨我學識淺薄,竟不識得如此高人。沒想到區區唐國竟有如此能人!”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譙周扼首歎惋,大有一種不能和古人同處一世的感慨。

譙周這家夥真的是個書呆子,考究李世民是哪朝人比起理解那句千古名言更重要麼?

諸葛迷恨不得一腳揣他下車。不過隻要避開談論李世民,就不擔心什麼。

“昔日魯國不見得是春秋最強大的國家,也不見得是禮教最合乎道義的國家吧,還不是出了孔子這樣的聖人。孟子出生在王室衰微的東周,可也成為一代聖賢。所以小小州郡也不乏賢才,更何況是一個國家。如果大人還有什麼疑惑不如靜心研究《春秋》。”諸葛迷轉入正題,話鋒緊跟《春秋》不放。

“大人說得極是極是!《春秋》一書看過,仍未明大義。先生年方二十就能懂得這麼多道理,周自愧不如。以後我要孜孜不倦地博覽群書。”譙周見學識不及一位二十二三的人,感覺慚愧。

諸葛迷暗笑:我好歹讀了十幾年書,還是高等學府。你要是學識超過我,那才希奇。

微笑道:“論語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看書不一定貪多,貴於精也!我覺得大人應該持之以恒研究《春秋》,必成大器。”還是希望譙周能夠明白社稷的興亡與個人榮辱的厲害關係,所以念念不忘地勸戒他學《春秋》。諸葛迷也不希望今後蜀國興兵北伐,譙周總是跳出來用天命一類的唯心主義觀來諫止。

“我與先生相見恨晚。可惜先生不知道內情啊。太子殿下熱衷先哲的良言,所以密命我修纂《尚書》傳道授業。今晚殿下還是在東宮召集一些蜀漢名士談論時世。”譙周熱情地拉著諸葛迷的手,悄悄道出這個秘密。

太子就是劉禪。也就是將來蜀國的後主。想不到譙周這麼早就和太子有些交情。劉禪好學實在讓人大吃一驚,想來自然是喜事,諸葛迷也很高興,暗思:劉禪好學,那麼將來也好調教。看來這回到三國輔佐諸葛亮匡扶漢室還是很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