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舌戰群儒(2)(2 / 2)

“文祥兄不要饒舌。”尹默氣得滿臉通紅,一屁股坐回原位,疼得呻吟。

右側座下一人起身大笑道:“如此說來,九品中正製就一定好羅。閣下博學多識令人佩服,為什麼隻聽閣下談論九品中正的利益,卻隻字不言其弊端呢?”

此人頭戴白色綸巾,身穿直領寬袖長裳,腰間係寬寬的絲帶。一起身衣帶飄動,神態瀟灑不拘。這種裝扮一反漢代緊裹身體的風氣,體現著魏晉文人追求超逸脫俗的氣質。頭上白色布巾則是顯示出其人被免官為普通平民。

“但聞其詳!”諸葛迷暗籲口氣,心想:綿竹秦宓,西蜀三俊之首,實在是個強勁的對手。秦宓因為勸阻劉備東征,被打入大牢。後來用錢贖身,性命保住了,但官職被罷免。隻因名聲遠播,又兼學識鶴立雞群。依然被太子賞識,以上上賓。

說話的正是秦宓,字子勒,廣漢綿竹人,西蜀一時之才士。

“九品中正製未必沒有弊端。其一,鄉瓶所謂的好人,隻需要有德名,未必就有真才實學。政治上為官者,必須德才兼備,缺一不可。那些大中正個個能夠秉公辦事,不徇私舞弊,但是他們因為德名入選,於政治上未必有識別人才的本領。這種伯樂難道能堪大用?”秦宓果然了得,一發言就隻指要害。

諸葛迷鎮定自若地聽著,心道:好個秦宓,不愧‘西蜀三俊’。第一個問題就叫我難以辯答。

“第二,做中正的人性格不一,有人愛恨分明,有人快意恩仇,還有的膽小懾勢,也有人畏懼惹禍。凡此種種,那些中正就不一定人人公正嚴明。眾所周知世族大家,勢力廣大,人丁眾多,又多為朝廷效力。對於他們的子弟,中正公開批評人物,難道敢得罪麼?這是萬萬得罪不起的。至於出身寒門,或一貧如洗的子弟,得罪他們怕也不打緊吧。此製度如果長久下去,必然造成世家壟斷仕途,平民報國無門,於社稷是大大的不利。”秦宓分析得鞭辟入裏,更是讓人無從回答。

“依照子勒兄所言,該以何種製度選舉人才就算最好?”諸葛迷情急之中故意轉換話題。

“恕在下愚鈍,我竊以為還是郡國選舉是上上之策。”秦宓得意地回答道。他自知對手無從辯答,這才轉移話題。如果諸葛迷論不出九品中正的好處,荊州派就算先失一招。

左側又一人起身。此人戴武冠,著袍服,腰帶配劍,是個武官出身。

他高聲說道:“孝廉不廉,後漢所以腐敗。九品中正也是一大創舉,未嚐不可以好好研究。如果還有更加先進的選舉製度,難道不是我大漢之福?”

說話的是‘荊楚四傑’之一的馬謖。他原本不在意荊州派與益州派之間的瓜葛,隻希望能尋找到更加合理可行的製度,挑選出優秀人才,挽救岌岌可危的蜀漢政權。自劉備戰敗後,蜀漢上下怨聲載道,政治頹廢,人心思變。諸葛丞相也焦急得頭發又白了不少。

本來今晚劉禪安排這些名士能夠提出些建議改變政局,不料益州派人士是古非今,對一切新製度抱著敵對心理。這讓銳意進取的馬謖很苦惱。

鄧芝起身,首先向馬謖恭恭敬敬地施禮,禮儀完備後這才說道:“幼常莫要生氣,隻有心平氣和才好論事。”

右側座下穿赤袍之人高聲說道:“哪裏有什麼更好的製度,不過畫餅充饑,掩耳盜鈴罷了。”天氣炎熱,這人卻穿著厚厚的袍子,讓人感覺衣著失常。

不料這話正中諸葛迷下懷,他當仁不讓地說道:“大家有所不知,在下這裏就有一種製度,較之九品中正高明十倍。”